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川

南川

①南朝都建康 (今江苏南京市),今江西省在其南,习称南川,犹言南方之川原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 太建六年 (574) 三月,诏 “去岁南川颇言失稔”,豫章等六郡太建五年田租,可申展半年纳租;南康郡太建四年逋租可免除。

②在今宁夏彭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固原州: 南川 “有二: 一在州东六十里曰大南川,一在州东南五十里曰小南川”。《清一统志 ·平凉府一》: 南川,“ 《旧志》: 下流皆至平凉县境入泾水”。


南朝都建康(今江苏南京市),今江西省在其南,习称南川,犹言南方之川原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太建六年(574年),诏“去岁南川颇言失稔”,豫章等六郡太建五年田租,可申展半年纳租;南康郡太建四年逋租可免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彭蠡戍

    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11南康军都昌县: 彭蠡戍 “在县西北七十里,西临彭蠡湖,北连钓矶山。旧是戍,唐武德五年以江湖阔远,遂重置镇。景龙元年复为戍,以为冲要”。

  • 胶东县

    ①三国魏改胶东侯国置,属北海国。治所即今山东平度市。西晋属北海郡。北魏移治今潍坊市东四十五里。北齐废。②南齐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当在今江苏连云港市境。东魏属东海郡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三国魏以胶东侯国改置,

  • 红亭子

    即鹦哥嘴地方。在今四川巴塘县东五里。《清史稿·凤全传》: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巴塘七沟村民“抗阻垦务,枪伤勇丁,焚毁教堂。时所部兵勇仅百余人驰往弹压。三月初一日行至红亭子地方,突中贼伏,搏战良久,

  • 高冈堡

    在今广东仁化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仁化县: 高冈堡 “在县东北十里”。

  • 半山亭

    ①在今河南内乡县西北汤河半山间。宋张舜民建。有洼尊石刻。(金)元好问《半山亭招仲梁饮》:“半山亭前浙江水, 只可与君消百忧。”②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西衡山。自岳庙至祝融峰顶,至此方及一半,故名。

  • 竹牛岭

    在今甘肃临洮县东。《宋史·王韶传》:熙宁五年(1072),攻蒙罗角、抹耳水巴等族,“(王)韶戒别将由竹牛岭路张军声,而潜师越武胜”。

  • 绍庆府

    南宋绍定元年 (1228) 改黔州置,治所在彭水县 (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、黔江等县地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废。南宋绍定元年(1228年)升黔州置,治彭水县(今重庆彭水

  • 淞沪铁路

    清光绪二十四年 (1898) 修筑,北起上海吴淞炮台湾 (上海市吴淞镇北),南至上海闸北老靶子路 (今上海市北站附近)。长16.1公里。沪宁线建成后,成为沪宁线的支线。旧铁路名。在上海市北部。1876

  • 南武城

    ①即武城。相传为吴王阖闾所筑,在今江苏昆山市西北武城村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娄县: “有南武城。阖闾所起以候越。”②南越国都城。在今广东广州市。春秋战国时吴建。《初学记》 卷24引 《吴地记》 载

  • 小灵石县

    元初析灵石县置,属霍州。治所在今山西灵石县北二十八里冷泉村。至元二年(1336)废。古县名。元初析灵石县置,治今山西省灵石县北。属汾州。因旧有灵石口巡检司,故以小灵石为名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废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