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溪

南溪

①古称龙舒水。即今安徽舒城、庐江二县之杭埠河。发源于大别山东麓岳西县境内主簿原,东北流经舒城、庐江二县入巢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舒城县: 南溪 “在县城南。发源于县西百五十里之孤井,东南流经七门堰入于巢湖。或谓之欧溪,或谓之龙舒水”。

②一名新溪。即今浙江临安县西南苕溪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 杭州临安县有 “南溪”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 卷36临安县: “南溪在县西三里。阔四十丈。源于于潜县天目山东,入本县界四十五里至县郭东南二里五十步,又东二十八里入余杭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90: 南溪 “即苕溪也,从天目发源,流四十五里,至县东独山下,合于锦溪”。今与锦溪分别流入青山水库。

③金华江支流。即今浙江永康市南永康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永康县: 南溪 “源出缙云山中,北流入县境,绕县东南合李溪诸水,至城下与华溪合,西折而北合铜川诸水入武义县界,即南港之上源也”。

④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,海澄镇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海澄县: 南溪 “在县 (治今海澄镇) 西南六里。源出平和县三平山,经马口,受渐水、檺浔诸水,下流至浮宫,入于海”。

⑤即今福建漳浦县南之鹿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浦县: 南溪 “在县城南,即李澳川也。源出盘陀岭,北流为九曲溪,又东北有北溪流合焉。其源引罗山白鹤岭之水,合西湖东门溪而会南溪,至城东南五里为鹿溪,邑中诸水皆会焉。又东由陆鳌所虎头澳而入海”。

⑥即今广东揭阳市南之南河。《清一统志 ·潮州府》: 南溪 “在揭阳县城南。源出惠州府海丰、长乐二县界分水垭。……又东至县东南三十里浦湾渡与北溪合,又东经青屿,历潮阳县北界、澄海县西南界,至鲍浦巡司之南,为牛田洋,又东经磊石山北入海”。

⑦即今广西桂林市南五里南溪山河。《寰宇记》卷162临桂县: 南溪山 “溪水东注于桂江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桂林府: “南溪在白龙洞前,东流入漓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布洲

    即今江苏通州市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1通州: 南布洲 “旧是淼然大海,其中涨沙,复为布洲场。今为金沙场”。

  • 湘水

    在今江西会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会昌县: 湘水 “在县南。源出广东程乡县界,西北过龙石,会绵江”。《清 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 湘水“在会昌县东。源出县南 一百二十里打鼓坝,名郎溪,亦名羊角

  • 土门镇

    ①即今湖南临湘市南桃林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②即今湖北郧西县西北土门镇。清有把总驻防。(1)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北部。面积126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土门,人口2950。因古有土门洞得名

  • 桑噶尔斋堡

    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。后金崇德六年(1641) 八月松山之役,皇太极命贝子博洛率兵设伏于此,俟杏山军出,扼险掩杀,即此。在今辽宁省凌海市西南。清崇德五年(1640年),多铎率兵夜伏于桑噶尔斋堡,遇明败兵

  • 北猗氏县

    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置,属北乡郡。治所即今山西临猗县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,治今山西省临猗县。属北乡郡。西魏、北周时废。

  • 牛首

    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通许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桓公十四年(前698),宋人以诸侯之师伐郑,“取牛首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郑邑,后入于宋。在今河南省通许县东北。《左传》桓公十四年(前698年):宋人以诸侯伐郑

  • 泖湖

    即三泖。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的泖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泖湖在 “府西三十五里。亦曰三泖。《广韵》 注: 泖,华亭水也。其源出华亭谷。晋陆机对武帝,三泖之水,冬温夏凉。亦曰华亭泖”。

  • 突纥利泊

    当在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北境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所载边州入四夷道里中的夏州北道,“夏州北渡乌水……又经故阳城泽、 横北门、 突纥利泊、石子岭,百余里至阿颓泉”。疑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西北

  • 上坪墟

    即今广东连平县东北上坪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

  • 长举县

    隋初改苌举县置,属兴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白水江镇长峰村。大业初属顺政郡。唐属兴州,贞观三年(629)北移三里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废。古县名。“长”,《魏书·地形志》作“苌”。北魏置,治今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