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历山

历山

①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桑干河南岸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神瑞二年(415),“至广宁,登历山”。《太平御览》卷45引《后魏舆地图风土记》曰:“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,形似覆釜,故以名之。”

②即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南雷首山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河东“郡南有历山,谓之历观,舜所耕处也。有舜井,妫、汭二水出焉”。《括地志》:“雷首山亦名历山。”

③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北,接翼城县界。为中条山主峰之一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历山“在翼城县东南七十里。相传舜耕于此,上有舜王坪”。

④即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会稽郡无锡县“有历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一》:惠山“古名华山,又名历山”。

⑤一名大历山。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北,接石台县界。大北港水出此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祁门:历山“在县西八十五里。高二百五十仞。北接池州石埭界。绝顶有池,中有石焉。北有管公明仙坛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历山“在县西八十里。高二百五十仞。抵石埭县界。高插云霄,险若天堑。巅有池,冬夏不竭”。

⑥即历阳山。亦名亭山。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8和州:历阳山,“《江表传》曰:历阳县有石山,谓之石印。又云:石印封发,天下当太平。孙皓遣使以太牢祭历山”。

⑦今安徽东至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05东流县:历山“在县东三十里。西枕历池,上有尧舜二庙”。

⑧在今浙江余姚市北二十八里历山镇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舜耕历山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越州余姚县有历山、舜井。”即此。

⑨又名釜历山。在今浙江永康市南二十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永康县“绝尘山”条下:历山,“《志》云:周四十余里。其巅有田、有井、有潭,皆以舜名。以其名同于冀州之历山也”。

⑩即今山东济南市南郊千佛山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(历城县)城南对山,山上有舜祠,山下有大穴,谓之舜井。《书》:‘舜耕历山’亦云在此。”故又称舜耕山。因山壁多北魏及隋时石刻佛象,俗又名千佛山。

(11)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六十里。《水经·瓠子河注》:“雷泽西南十许里有小山,孤立峻上,亭亭杰峙,谓之历山。山北有小阜,南属迆泽之东北。有陶墟。缘生言‘舜耕陶,所在墟阜联属,滨带瓠河’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3曹州:“《志》云:舜耕于历山,渔于雷泽。州北境有雷夏泽,因以此山为舜所耕之历山云。”

(12)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永顺府》:历山“在桑植县西北一百二十里。高数十里。澧水发源于此”。


古山名。相传舜耕于历山。其地说法不一,主要有:(1)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。北魏神瑞二年(415年),明元帝至广宁,登历山祭舜庙。(2)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北。为中条山主峰之一。山上有舜王坪。(3)在浙江省余姚市东北。向有舜耕历山之说,因名历山。山有象田、舜井、石床诸迹。相传石床为舜耕时避雨处。(4)又称釜历山。在今浙江省永康市南。山峰状若覆釜,山巅有田、井、潭,皆以舜名。(5)又称舜耕山。即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南千佛山。《水经注·济水》:“山上有舜祠,山下有大穴,谓之舜井。”(6)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。《水经注·瓠子河》:“雷泽西南十许里有小山,孤立峻上,亭亭杰峙,谓之历山,有陶墟,缘生言舜耕陶所在。”(7)在今湖南省桑植县西北。澧水发源于此。(8)即“雷首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乱柳

    在今山西沁县南十里段柳村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,“周德威等退屯乱柳”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威胜军:“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军。”在今山西省沁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

  • 南关岛

    亦即南关岭。今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北前关屯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金州卫: 南关岛在 “卫南二十里。天启中,守将张盘议开河,断南关岛,以守卫城”。即此。在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西南前关屯。明天启中,守将张盘

  • 铁不得

    北宋时西域人对吐蕃西北部藏族地方政权的译称。约在今西藏阿里地区西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东部拉达克地区。公元11世纪时曾与辽王朝通好。元时称秃伯歹。

  • 白沙堤

    即白堤。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中。唐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:“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”即此。即“白堤”。

  • 长赤县

    1933年6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长池场(今四川南江县西南长赤镇)。1935年初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由四川省南江县西南部析置,治今南江县长赤镇。县以镇名。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,仍并

  • 矾 (礬) 山

    ①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六十里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矾山县: “有矾山。”②一名昆山。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庐江县 “梅山” 条下: “又有矾山,在县南四十里,产矾。”③在今河南南召

  • 宣方

    商方国。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。甲骨文中有宣方 (《甲骨文合集》 28003)。又 《逸周书·世俘》:“百韦命伐宣方。” 陈梦家 《殷虚卜辞综述》 云宣方即亘方。古国名。又作亘方。商周时方国。在今山西省垣

  • 八?洞

    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东南八角乡。元废。

  • 建康军

    一作建昌军。唐证圣元年 (695) 置,治所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南四十里。天宝后废。武周证圣元年(695年)朔方道总管王孝杰置于甘、肃两州界,治今甘肃省高台县西南。属河西节度使。一说即前凉建康郡故城。

  • 新和硕特旗

    又称扎萨克台吉旗。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) 设,属青塞特奇勒图盟。驻牧地在今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布尔根一带。古旧旗名。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以新和硕特部置,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布尔根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