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口岸镇

口岸镇

即今江苏泰兴市西北四十里口岸镇。旧名柴墟镇。宋时泰兴县尝徙治于此。明改口岸镇,置巡司于此。


在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西南部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口岸,人口1.4万。原名柴墟,明代因为水陆交通发达而形成长江北岸的重要港口,故名。唐和北宋建隆年间为泰兴县治所在地。1956年设口岸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4年置镇。1997年从泰兴市划归泰州市高港区。2000年田河镇并入。产小麦、稻、玉米、油菜籽、蚕茧、淡水鱼等。特产银杏、刀鱼。有机械、造船、电子、化工、建材、服装、皮革、塑料、印刷、工艺美术等厂。江口、泰高、口靖等公路经此。江边高港港区有“里下河水运门户”之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傥塘驿

    明置,在今云南宣威市东北徜塘镇。《清一统志· 曲靖府》: 傥塘驿 “在霑益州北八十里。有丞,今裁。归可渡巡司管,贵州威宁要道。《通志》: 明天启二年,霑益土妇设科等焚劫霑益、傥塘、炎方、松林、交水及曲

  • 閟畔部

    又作必伴部。宋大理置,属东川郡。在今云南会泽县境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69: “旧名东川甸,乌蛮骂弹改为那扎那夷。南诏王蒙世隆置东川郡,遣清平官赵铎些冢子赵些贤治之。后乌蛮閟畔强盛,自号閟畔部。” 元

  • 弓洲

    亦作恭洲墟。即今广东大埔县西南***镇东南恭洲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《广东省全图》:大埔县西南有弓洲。

  • 烽火门水寨

   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松山。明正统九年(1444) 由三沙堡移此。清设烽火镇市。

  • 朝?县

    即朝那县。 在今宁夏彭阳县西古城乡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 “湫渊, 祠朝�� 。”

  • 通阳县

    1934年伪满由伊通、双阳二县合并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。1945年9月复为伊通县。

  • 萍实桥

    在今江西萍乡市北城关镇南门外。五代时杨吴置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萍乡县: 萍实桥 “以楚昭王得萍实而名”。桥跨县前江上,后圮。明初复建。

  • 达维场

    亦作达围。即今四川小金县东一百里达维乡。民围《川西边事辑览》第八编:达维“此地居民约六七十家。场后有喇嘛寺,名乘妙寺,中有喇嘛二百余人”。“达维”,藏语为石碉之意。1935年6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

  • 宛里和屯

    辽、金称瓦里霍通,即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万里河村。

  • 凉热山

    即大庾岭。在今江西大余、广东南雄县之间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 连水 “出南康县凉热山,山即大庾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