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灵山
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古灵山“在闽侯县西南七十里,瓜山之西。一名大帽山,又名蓆帽山。山腰有石室曰太乙崖,有甘泉曰安德泉,瀑布悬崖千尺。又有碧王潭,潭底沙石五色,灿若机锦。有古灵书院,为宋儒陈襄读书处”。
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古灵山“在闽侯县西南七十里,瓜山之西。一名大帽山,又名蓆帽山。山腰有石室曰太乙崖,有甘泉曰安德泉,瀑布悬崖千尺。又有碧王潭,潭底沙石五色,灿若机锦。有古灵书院,为宋儒陈襄读书处”。
在今江苏武进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丁堰河“在府东十五里。南枕运河,北流二十里接网头河”。
明永乐三年(1405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。后废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抚远县。后废。
即今云南华宁县东三十四里盘溪镇。清光绪 《皇朝中外一统舆图》: 宁州 (今华宁县) 东有婆兮乡。
在今山西汾阳县东二十里康宁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汾州府: “康家堡在府东二十里,临汾水上,有康家堡渡,路通平遥县。”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。民国时,藏有古碑八十余种以魏碑最多,秦汉砖亦有数十万,并有岳武穆行书数方。
即今四川永川市南松溉镇。清光绪 《永川县志》 卷3: 松溉镇在 “县南九十里。水陆通衢,历朝旧镇。街市断续至两路口十里,贸民数百家。商贾骈集,百货皆备”。
唐至德二年(757)改龙城县置,为连城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。《元一统志》:岑溪“在岑溪县界。县因此溪而取名”。乾元初为义州治。北宋初迁于今岑溪县,为南义州治。太平兴国初为南仪州治。熙宁四年
即今安徽石台县东贡溪河,为秋浦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石埭县:“贡源溪在县西。《志》云:溪西流,经上、下二湾,出大河,注于秋浦,入大江。”
一名大金山。在今福建霞浦县南。明嘉靖《福宁州志》 卷2 《山川》 霞浦县: 南金山 “在王十二都,广袤二十里。相传有客从海道来,宿山下人家,翼日早遗金二大锭而去,主人兄弟知客所在,追十里许还之。客谢曰
在今甘肃武都县南七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9: 盘堤县东南有盘堤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54阶州将利县: 西魏置盘堤县,“因山名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