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城
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,乾河沿北。本三国吴后苑城。东晋成帝时改建,为东晋、南朝台省(中央政府)和宫殿所在地,故名。《梁书·侯景传》:侯景“悉逼百姓及军士家累入台城内”。后梁武帝饿死于此。今习称鸡鸣寺北与明城墙相接一段为台城遗址,乃后人所附会。
本三国吴后苑城,东晋成帝时改建,为东晋、南朝台省(中央政府)和宫殿所在地,故名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北极阁南、乾河沿北。侯景之乱,梁武帝饿死于此。今习称鸡鸣寺北与明城墙相接的一段为台城遗址,乃后人附会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,乾河沿北。本三国吴后苑城。东晋成帝时改建,为东晋、南朝台省(中央政府)和宫殿所在地,故名。《梁书·侯景传》:侯景“悉逼百姓及军士家累入台城内”。后梁武帝饿死于此。今习称鸡鸣寺北与明城墙相接一段为台城遗址,乃后人所附会。
本三国吴后苑城,东晋成帝时改建,为东晋、南朝台省(中央政府)和宫殿所在地,故名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北极阁南、乾河沿北。侯景之乱,梁武帝饿死于此。今习称鸡鸣寺北与明城墙相接的一段为台城遗址,乃后人附会。
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:闵公山,“《县志》:峰峦孤秀,涧壑回合,环山皆松石。相传闵子曾避地其中,故名。又有子路依栖岩,芙蓉泉出此”。
一名温州岛。即今浙江温州市东瓯江口外之灵昆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永嘉县“中界山”条:“灵昆山与中界山并峙海中,旧为樵采之地,今垦田数千亩。”
即今云南腾冲县南半个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腾越州: 罗左冲山在 “州南六十里。上有镇夷关。山后即南甸宣抚司。悬岩峭壁,足为华夷之限。《滇略》 谓之半个山。界限华戎,北寒南暑,迥然各天”。
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北北屏乡。清道光《城口厅志》卷3:老鸦口“在厅北七保,七十里。通陕西兴安府要路”。
即洛阳桥。今福建泉州市东北洛阳桥。即“洛阳桥”。
①唐贞观八年 (634) 析龙标县置,治所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四十里卧龙岩。《元和志》 卷30郎溪县: “在郎溪之侧,因为名。” 天授二年 (691)属沅州,开元十三年 (725) 属巫州。大历五年(7
明置,属海陵监。在今江苏海安县东六十八里旧场乡。清雍正年间,因海潮泛滥,盐场迁今角斜镇。有盐大使驻此。
在今辽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,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。遗迹分布在十余处地点,范围达50平方公里,有用于祭祀的女神庙与积石的墓冢群。已发现的女神庙由一个多室和一个单室两组建筑物构成,墙壁表面绘赭红色图案,
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密云县: 棒棰崖,“隆庆元年,三卫彝酋董忽力勾土蛮十万犯边,势甚猖獗,既折墙而出,至棒棰崖迷失道,坠坑死者无算”。即此。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明隆庆元年(15
在今江西南城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南城县:红屏山“在府西五里。又名赭面石。高百仞,如赤城。郡治目为印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