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拱县
1913年改台拱厅置,属贵州镇远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台江县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41年改名台江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台拱厅改置,治今贵州省台江县驻地台拱镇。1941年与丹江县东部地区合置台江县,由台拱、丹江各取一字为名。驻地仍在台拱镇。
1913年改台拱厅置,属贵州镇远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台江县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41年改名台江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台拱厅改置,治今贵州省台江县驻地台拱镇。1941年与丹江县东部地区合置台江县,由台拱、丹江各取一字为名。驻地仍在台拱镇。
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北三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三龟山“其形似龟,而首亦具,因名。当中一龟,循其趾而上,弯环有九洞”。南宋末为抗元建城山上。古山名。在今四川省乐山市东。以形得名。南宋德祐初,元将汪
即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员贝屿,在白沙岛东约四里。西南隅有员贝村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载:员背屿,郑氏时“居民甚众,今止零落一二家”。
①西魏改惠怀县置,属武宁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北。隋大业初废入乐乡县。②1914年改宁远县置,属甘肃渭川道。治所即今甘肃武山县。因县西南有武城山,为三国魏将邓艾拒蜀将姜维处。故名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
即今湖北崇阳县南青山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崇阳县: 高视河在 “县南五十里。汇山溪诸水,下流入于隽水”。
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隆安二年 (398),慕容宝自石城还龙城,“宝至索莫汗陉,去龙城四十里,城中皆喜”。
在今陕西宜川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宜川县:玉莲池,“《志》云,池广数千顷, 为一方之胜。今湮”。
北宋属山阳县,在今江苏淮安市北五里。古镇名。又名北辰镇。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北部。
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北八十里,地近石城县界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四川广元市东北青林乡。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红坪县。
明置,即今浙江武义县东北茭道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武义县: “有茭道市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3武义县: 茭道市在 “县东北三十里。旧置道山驿于此,洪武十四年改曰茭道驿”。即今浙江省武义县东北上茭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