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地方镇

地方镇

民国置,即今山东平邑县东南五十四里地方镇。原属费县。清光绪《费县志》:县西北庄上社“地方村,有集”。1938年山东省委机关曾住此。


在山东省平邑县东部。面积125平方千米。人口6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地方,人口1.6万。因改建土地庙得名。1945年1月北部村庄属蒙山县卞桥区,同年4月南部村庄归平邑县天宝区。1952年蒙山县撤销,镇境分属平邑县十二区和七区。1955年建立地方区。1958年3月改称地方乡,同年冬成立八一公社。1959年改称地方公社,1961年称地方区,1971年复称地方公社。1985年建地方镇。浚河流经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黄烟、苹果、山楂、葡萄等。有化工、农机、水箱、罐头、电子元件、纸袋、建材、家具、草编等厂。兖石铁路,327国道和地庞、资红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龙山文化遗址、民族英雄左宝贵之衣冠冢。建有红石岭烈士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棠阴镇

    ①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二》: 棠阴镇 “在鄱阳县西七十五里立德乡。其地当鄱阳县下驿津。明置巡司,本朝雍正四年裁”。②即今江西宜黄县东南二十里棠阴镇。清乾隆三十二年 (1767) 置巡

  • 毕原

    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,长安县西北。亦名咸阳原、咸阳北坂、洪渎原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富辰曰,“毕、原、酆、郇,文之昭也”,指此。周文王、武王、周公皆葬于此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九年,武王上祭于毕。”

  • 象骨山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9岳州: 象骨山,“ 《山海经》 云,巴蛇吞象,暴其骨于此。山旁有湖,谓之象湖”。

  • 汤峡河

    一名汤洋河。在今湖北保康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保康县:汤峡河“在县西三十里。水温可疗疾”。

  • 白沙隘

    在今浙江永嘉县西白沙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:白沙隘在“府西五十六里白沙山旁。宋置白沙巡司,元因之,后废。道出青田县,此为要隘”。

  • 硖石县

    一作峡石县。唐贞观十四年 (640) 改崤县置,属陕州。治所在硖石坞 (今河南陕县东南五十二里硖石乡)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废入陕县。唐贞观十四年(640年)改崤县置,治今河南省陕县东南石门,

  • 天池

    ①俗称祁连池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五十里管涔山上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大池,池在山原之上,世谓之天池,方里余,澄淳镜净,潭而不流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太建八年(576

  • 黄漂港

    在今河南息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息县: 黄漂港 “在县东八十里。……下流俱入于淮”。

  • 北恒州

    唐武德六年(623)置, 治所在恒安镇(今山西大同市)。七年(624)废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置,治恒安镇(今山西大同市)。七年省。

  • 洙泗

    洙、泗二水合称。古时两水自今山东泗水县合流西下,至鲁国都城 (今曲阜市) 北又分为二水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 泗水 “又西南流,经鲁县分为二流,水侧有一城,为二水之分会也。北为洙渎……南则泗水。夫子教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