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宁阳县

宁阳县

①东汉改宁阳侯国置,属东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七里古城。西晋废。

②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)改龚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宁阳县。以在宁山之阳而得名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省入嵫阳县。大德元年(1297)复置。明属兖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。1925年属兖济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

在山东省中部。属泰安市。面积 1125 平方千米。人口80.6万。辖9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宁阳镇。商为郕邑。西周、春秋为郕国地。西汉置宁阳侯国(治今县南),因在宁山之南而得名。属泰山郡。东汉改为宁阳县(治今县北古城)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宁山“在宁阳县北十八里,县在其南,故曰宁阳”。属东平国。西晋废。北齐移置平原县于此,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为龚丘县,属鲁郡。唐属兖州。北宋大观四年(1110年)改为龚县,属袭庆府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复名宁阳县,治今宁阳镇,属兖州。元属兖州,隶济宁路。明、清属兖州府。1914年属济宁道,1925年属兖济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39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,属泰西行政区(旋改泰西专区)。1946年属冀鲁豫行政区第二专区,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七专区。1950年属泰安专区。1958年属济南市。1961年复属泰安专区(1967年改称泰安地区)。1985年属泰安市。县境地处鲁西南平原和鲁中山区的交接地带,地势东高西低,中部凸起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甘薯、花生、皮棉。为鲁西黄牛的生产基地。工业有化工、煤炭、电力、机械、建材、酿造、纺织、印刷、陶瓷、服装加工、食品等。京沪铁路贯穿县境南北。磁莱铁路和济兖、济微、蒙汶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大汶口文化堡头遗址。纪念地有泰宁边区自治会旧址、华东野战军济南战役司令部旧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画中

    即画邑。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。《后汉书·耿弇列传》:“弇进军画中,居二城之间。” 李贤注: “画中,邑名也。……故城在今西安城东南。有澅水,因名焉。”

  • 步北泽

    在今四川盐源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定莋县:“出盐。步北泽在南。”

  • 奉捷县

    西汉置,属天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境。东汉废。

  • 乌溪岭

    在今安徽泾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泾县:乌溪岭在“县东三十五里。其东为破脚岭,晋桓彝拒韩晃战死处也”。

  • 威定县

    ①东晋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柳江及红水河中游 一带。南朝宋属桂林郡。南齐以后废。②隋大业五年 (609) 置,属西海郡。治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青海湖西岸一带。隋末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五年(6

  • 银邑

    今湖北通城县之别称,以县南有银山为名。

  • 开平县

    清顺治五年(1648)析思平、新兴、新会三县置,属肇庆府。治开平屯(今广东开平市西北苍城镇)。以开平屯为名。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0年移治今开平市西赤坎镇,1952年移治今开

  • 雨花台 (臺)

    又称石子岗、玛瑙岗、聚宝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城南中华门外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22: 雨花台 “在城南三里,据冈阜最高处,俯瞰城闉。考证: 旧传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讲经于此,感天雨赐花,故名”。所产五色

  • 息龙山

    即今云南洱海南岸团山。唐代称息龙山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7: “傍西洱河诸山皆有鹿。龙尾城东北息龙山,南诏养鹿处,要则取之。” 现为洱海公园。

  • 腊 (臘) 玛古猿化石地点

    在今云南禄丰县北十六里山坡上。从1975—1980年进行八次发掘。获腊玛古猿头骨三具,西瓦古猿头骨一具,带牙齿上、下颌骨破片三十余件,牙齿四百余枚。还发现长臂猿、三趾马、大唇犀、爪兽、剑齿象、虎、立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