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定郡

安定郡

①西汉元鼎三年(前114)置,治所在高平县(今宁夏固原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景泰、靖远、会宁、平凉、泾川、镇原及宁夏中宁、中卫、同心、固原、彭阳等县地。东汉属凉州,移治临泾县(今甘肃镇原县东南)。东晋又徙治安定县(今甘肃泾川县北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大业三年(607)改泾州复置安定郡,唐初复为泾州。天宝元年(742)又改泾州为安定郡,至德元年(756)又改为保定郡。

②南齐置,属宁蛮府。治所在新化县(今湖北南漳县西北)。后废。


西汉元鼎三年(前114年)分北地郡置,治高平县(今宁夏固原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景泰、靖远、会宁、平凉、泾川、镇原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、中宁、同心、西吉、固原等县市地。东汉移治临泾县(今甘肃镇原县东南)。属凉州。辖境缩小。后因羌族动乱,永初五年(111年)一度寄治美阳县(今陕西武功县西北),永和六年(141年)又寄治右扶风(郡治今陕西兴平市东南),三国魏、西晋仍治临泾县。属雍州。北魏移治安定县(今甘肃泾川县北)。为泾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及唐天宝年间又改泾州为安定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吴公湖

    即吴翁湖。今江苏兴化市北蜈蚣湖。

  • 大龙站

    ①元置,在今湖南常德市北。明改为驿。②元置,属静江路。在今广西灵川县(甘棠镇)东北三街镇北漓江岸。明改为驿。③元置,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六十里。(1)古驿站名。元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北三街北。明

  • 定辽右卫

    明洪武六年 (1373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。嘉靖四十五年 (1566) 徙治今辽宁凤城市。后废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置,治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。属辽东都司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

  • 孟家沟

    在今河北故城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故城县: 孟家沟 “在县 (治今县东北故城镇) 东二里,漳水决入处也,一名柳行港。自县北达 (景) 州西为青草河,又东北注于千顷洼。今涸”。

  • 南北二青州

    南朝梁置,治所在赣榆县 (今江苏赣榆县西北)。后废。

  • 宝秀关

    在今云南石屏县西北三十里宝秀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废。

  • 阿咱

    即今西藏嘉黎县西阿扎。清王世睿《进藏纪程》:拉里“六十里至阿咱”。即此。

  • 乐都郡

    亦作洛都郡。十六国后凉吕光置,治所即今青海乐都县。东晋隆安三年(399),南凉秃发乌孤自西平迁都于此。义熙十年(414)西秦乞伏炽磐灭南凉,以谦屯为凉州刺史,镇乐都。北魏废。北周复置,属鄯州。治所在西

  • 王屋县

    ①北周武成元年(559)改苌平县置,为王屋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八里王屋乡。《寰宇记》卷5王屋县:“《古今地名》云,王屋山状如垣形,故以名县。”隋属河内郡。唐武德初改为邵伯县。显庆二年(657

  • 同泰寺

    南朝梁大通年间建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内鸡鸣寺及迤西北极阁一带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中大通元年(529),“舆驾幸同泰寺,设四部无遮大会,因舍身”。梁武帝萧衍曾三次舍身同泰寺。南朝梁大通元年(527年)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