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桥
在今四川天全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:安桥“在司西三十五里。以竹索为之,路通番界,亦曰龙安桥”。
在今四川天全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:安桥“在司西三十五里。以竹索为之,路通番界,亦曰龙安桥”。
西汉大河 (黄河) 所经之处,在今河北清河县西。《汉书· 沟洫志》: 宣帝地节中,“光禄大夫郭昌使行河,北曲三所水流之势皆邪直贝丘县。恐水盛,堤防不能禁,乃各更穿渠,直东,经东郡界中,不令北曲。渠通利
西晋以刚县改名,属东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坝。南朝宋省。古县名。西晋改刚县置,治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冈城镇。属东平国。北魏复改刚县。
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即今广东德庆县。东晋属晋康郡。南朝宋元嘉中为晋康郡治。齐属晋康郡。梁复为晋康郡治。隋属信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 为康州治。天宝初为晋康郡治,乾元初复为康州治。南宋为德庆府治。
即今江西赣县东北茅店乡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9: 赣县东北有茅店墟。在江西省赣县中部、贡水下游。面积110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茅店圩,人口 1300。宋初始有几家茅草店,故名茅
即今青海平安县西峡口乡峡口山。 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 神爵年间, 充国奏 “治湟以西道桥七十所”。即此。
北魏置,治所在桑干县 (今山西山阴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山阴县及怀仁县部分地区。后废。
元于南京万户府地置,故址在今吉林延吉市东十五里城子山古城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“谋丹百一十 (里) 南京。” 清废。
①指今四川盆地。《后汉书·廉范传》:“范父遭丧乱,客死于蜀汉,范遂流寓西州。西州平,归乡里。”李贤注:西州“谓巴蜀也”。②唐贞观十四年(640)灭麹氏高昌置,为安西都护府治。治所在高昌县(今新疆吐鲁番
在今广东廉江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》: 息安驿 “旧在石城县西九十里,今移城内”。后省。
北宋置,在今江苏丹徒县东北六十里长江南岸圌山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丹徒县: “圌山一寨。”南宋建炎三年 (1129),韩世宗屯兵于此,以防金兵由海路进攻江、浙。明嘉靖年间,防倭寇侵扰,设重兵于此。北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