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宕州

宕州

①北周天和元年 (566) 于宕昌羌地置,治所在阳宕县 (今甘肃宕昌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宕昌、舟曲二县地。大业三年 (607) 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治所在怀道县 (今甘肃宕昌县西南)。贞观元年 (627),与怀道县移治今甘肃舟曲县西北白龙江北岸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怀道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宕州。广德后没于吐蕃。

②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北宋属茂州。《宋史· 蛮夷传》: “宣和五年,宕、恭、直诸部蛮入寇。” 后废。


(1)北周天和元年(566年)以宕昌羌地置,治阳宕县(隋改为良恭县,今甘肃宕昌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白龙江上游宕昌、舟曲等县一带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为宕昌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为宕州,移治怀道县(今甘肃舟曲县西)。安史之乱后废,但其名仍存,宋代为茂州等九州蛮之一,熙宁八年(1075年)宋兵曾一度入宕州,元代也曾置松、潘、叠、宕、威、茂州安抚司与宣抚使。(2)唐永徽二年(651年)置,治今四川省汶川、宝兴二县界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理县、汶川、宝兴三县交界地区。后废。北宋时复置,移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戍山

    ①在今江苏句容县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戍山“在句容县北六十里。周回一十一里,高一十五丈,北临大江。俗传沈庆之屯兵于此,因以戍名”。②在今浙江长兴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长兴县:戍山在“县西三里,

  • 长城岭

    ①在今山东章丘市南,接莱芜市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章丘县:长城岭,“《志》云:岭间有古长城,昔齐宣王所筑,以御楚寇,西接平阴,东距大海”。②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八十里。《水经·汶水》:“汶水出朱虚县泰山

  • 费州

    北周宣政元年 (578) 置,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21费州: “因州界费水以立郡名。” 唐贞观十一年 (637) 移涪川县于此,为费州治。天宝初改为涪川郡,乾元初复为费州。辖境相当今贵

  • 温江县

    西魏恭帝二年 (555) 置,属蜀郡。治所即今四川温江县。明嘉靖 《四川总志》 卷3: 温江县 “以江水温润为名”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入郫县。仁寿三年 (603) 改置万春县,大业初废。唐武德

  • 小凌河

    一名小灵河。在今辽宁西部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兴中府有小灵河。元代易灵为凌。清张穆《蒙古游牧记》卷2引《元一统志》:“小凌河在兴中州南一百五十里。”《满洲源流考》卷15:小凌河“在锦县(今锦州市)东。源

  • 白犬

    即白犬洋。今福建长乐县东海中白犬列岛。

  • 乌素图谷

   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归化城六厅》:乌素图谷“在归化城西北二十里”。

  • 三仰峰

   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七曲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 “天柱峰”条下:三仰峰“上有碧霄洞,峰下有小桃源”。

  • 江淮府

    明初改镇江路置。治所在丹徒县(今江苏镇江市)。洪武四年(1371)复改为镇江府。元至正十六年(1356年)朱元璋改镇江路置,治丹徒县(今江苏镇江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镇江、丹阳、金坛等市地。始属江南省

  • 右翼末旗

    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博木博果尔一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