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良县

宜良县

元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降宜良州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在罗裒龙 (即今云南宜良县)。明、清属云南府。民国初属云南滇中道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


在云南省中部偏东。属昆明市。面积 1880 平方千米。人口40.6万。辖6镇、6乡(含1彝族回族乡、1彝族苗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匡远镇。县名“宜良”其说有三。其一:“宜之为言,善也,良,易直也。顾名思义,则邑人朴茂习俗之简易可知”。其二,“‘宜良’系‘纪良’之谐音,‘纪良’,山名,在城西北十里,州以山名也”。此说较为可信。其三,认为“宜良”乃彝语地名,意为“山谷间的开阔地”。西汉置昆泽县,属益州郡。三国蜀汉属建宁郡。南朝梁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新丰县,属南宁州。故治即今宜良县。天宝末废。南诏时称新丰川,属拓东节度。宋大理时为纪良州,属善阐府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宜良州,治今匡远镇。二十二年降为县,属中庆路。明、清属云南府。1913年属滇中道,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0年为宜良专区驻地。1954年属曲靖专区。1960年路南彝族自治县并入,1964年析出复置。1983年划归昆明市。地处滇中湖盆高原东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蚕豆、小麦、玉米、烤烟、油菜籽为主。素有“滇中粮仓”之称。养鸭著名,特产“宝洪茶”、烤鸭。工业有发电、采煤、化肥、水泥、建材、冶炼、铸造、拖拉机修配、食品、磷矿等。昆河、南昆铁路及昆那、安石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九乡风景区、阳宗海旅游度假区、小白龙森林公园、万家花园、法明寺古塔、尊经阁、汤池涌金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、岩泉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双马石

    在今江西井冈山市(茨坪)西南。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,是通往遂川及湖南的要隘。因哨口前路右侧有两块巨石叠在一起而得名。1927年10月底,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双马石外面的荆竹山,王佐在大井闻讯,亲自

  • 南称卓达尔土司

    一作南称绰火尔土司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,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东境。清末并入囊谦土司。

  • 滋泥泉塘

    一作紫泥泉。即今新疆阜康市东滋泥泉子镇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10迪化州: 赛因塔喇“东三十里为滋泥泉塘”。

  • 寿峰寺

    在今河北丰润县城南十余里车轴山峰顶。始建于辽重熙元年(1032)。《清一统志·遵化州》:寿峰寺“在丰润县南车轴山。有无量(梁)阁一、塔二,宋崇禧(按,应为辽重熙)间建”。

  • 浔江

    ①指今广西黔江、郁江合流以后之名称。即西江从桂平县至梧州市段的别称。《元和志》 卷37龚州平南县: “龚江 一名浔江,亦名都泥江,在县南五十步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10浔州: 浔江 “在桂平县北二十

  • 勐 (猛) 卯行政区

    1916年改勐陇行政区置,属云南腾越道。包括勐卯安抚司和腊撒长官司地,又称勐撒行政区。行政委员夏秋驻今云南陇川县西北三十四里腊撒,冬春驻今云南瑞丽市西郊勐卯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2年改瑞丽设治

  • 建宁路

    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改建宁府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建安、瓯宁二县 (今福建建瓯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建瓯市以上的建溪流域及寿宁、周宁等县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复为建宁府。元至元十六年(12

  • 惠阳县

    1912年改归善县置,后属广东潮循道。治所即今广东惠州市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85年迁治淡水镇 (今惠阳市)。1994年改设惠阳市。旧县名。1912年改归善县置,治今广东省惠州市。1953年、1

  • 恭洲墟

    即弓洲。今广东大埔县西南***镇东南恭洲。

  • 袁花镇

    清置,属海宁县。即今浙江海宁市 (硖石镇) 东南二十八里袁花镇。明为袁花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海宁县 “尖山” 条: “嘉靖三十年,倭据尖山,焚掠袁花市。” 即此。在浙江省海宁市东南部,东邻海盐县。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