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寿阳县

寿阳县

①西晋置,属乐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寿阳县西南。在寿水之阳,故名。永嘉后废。隋开皇十年(590)复置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寿阳县。大业初属太原郡。唐属太原府。金属平定州。元属冀宁路。明属太原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)改属平定州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②东晋孝武帝改寿春县置,为淮南郡治。治所即今安徽寿县。南朝宋大明六年(462)复改寿春县。八年(464)又改名睢阳县。


(1)古县名。东晋孝武帝避郑太后名讳改寿春县置,即今安徽省寿县。为南梁郡治。南朝宋大明六年(462年)复名寿春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西省晋中市东部、太行山西麓。属晋中市。面积 2110 平方千米。人口21.2万。辖7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朝阳镇。西晋太康初置受阳县,属乐平郡;永嘉后省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复置。清光绪《寿阳县志》:“旧志云:在寿水(今名白马河)之阳,故名。”属并州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属受州;六年为受州治;贞观八年(634年)受州废,复属并州;十一年改为寿阳县,开元十一年(723年)后属太原府。五代、北宋因之。金兴定二年(1218年)改属平定州,后仍属太原府。元属冀宁路。明属太原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属平定州。1914年属冀宁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37年寿阳县分为路南、路北两县。1948年路南、路北两县合并,恢复寿阳县。1949年属榆次专区。1978年属晋中地区。1999年属晋中市。潇河、白马河、向阳河流经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豆类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锰、铝土、石膏、黄铁矿、石灰石、黏土、耐火黏土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化工、冶金、建材、机械、轻纺、电力等。石太铁路,石太高速公路,307国道,榆盂、寿昔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方山、尹灵芝烈士陵园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疏勒河

    古名南籍端水、苏赖河。又名 卜吉儿川、布隆古尔河。即今甘肃西部之疏勒河,为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。源出祁连山脉西段疏勒南山和托来南山之间,西北流经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东部,又北流经玉门市西合昌马河,西北

  • 天涯山

    在今山西原平市东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7太原府:天涯山“在崞县东南四十里。形类芙蕖,山有石鼓”。《清一统志·代州》:天涯山“亦有小五台之称,俗名莲花峰。峭石壁立,峦岫温和,雪落随消”。在山西省原平市

  • 大坑口

    别名龙川。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十里,大鄣水西岸。元置坑口务,明初废。为龙川胡氏祖居地。明成化戊戌(1478)进士、户部尚书胡富,嘉靖戊戌(1538)进士、兵部尚书胡宗宪均为本村人。现存有“龙川胡氏宗祠”、

  • 沂东县

    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沂水、莒县二县析置,治苏村(今山东沂南县东北苏村镇)。1948年撤销,并入沂水县。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沂水县东部及莒县西部置沂东办事处,治苏村(今属沂南县)

  • 祁黎

    即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厘城。《公羊传》作“祁黎”。即“郲”。

  • 平堈

    亦作平冈。即平刚县。在今辽宁凌源市西南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》:咸和九年(334)“皝遣其司马封弈攻鲜卑木堤于白狼,扬威淑虞攻乌丸悉罗侯于平, 皆斩之”。

  • 简阳场

    在今四川简阳市。为盐场。元置简盐场。明代有九盐井,在市北十里设盐课司。清代有盐井九十三,设石桥井州判。民国设场知事。

  • 会亭镇

    北宋置,属下邑县。即今河南夏邑县西南三十三里会亭镇。清初设驿,有驿丞,后裁。寻置县丞。为夏邑、永城、商丘三县交通要冲。在河南省夏邑县南部。面积64.8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会亭集,人口

  • 龙眼墟

   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龙眼村。清咸丰《顺德县志》卷5:津渡有“龙眼”。

  • 茶园铺

    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南三华镇附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翁源县: “东有桂丫山巡检司,初治茶园铺,后迁南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