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家口市
即今江西上饶县南应家乡。清同治《广信府志》卷1上饶县乡都:应家口“产煤。店铺百余家,居民颇杂”。
即今江西上饶县南应家乡。清同治《广信府志》卷1上饶县乡都:应家口“产煤。店铺百余家,居民颇杂”。
指今广西钦州市南一带海域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 “龙门”条引《府志》:“钦州之山,自东来者经佛子面、黄坡头至海,皆西向;自西来者,经天板口、大小头口至海,皆东向。两山对峙若门,中有石若砥柱,内潴巨浸曰
在今山西沁源县西北六十里灵宝山南麓。民国《沁源县志》记载,唐乾符六年(879) 懿宗第四子李侃因避黄巢起义到此。景福二年(893)在此建寺,削发为僧,谥封先师菩萨,寺称先师禅院。北宋端拱二年(989)
即今山东东南部、江苏北部之沭河。《周礼· 职方》 青州: “其浸沂沭。” 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琅邪郡东莞县下作 “术水”。《水经·沭水注》: “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。……又南径东海厚丘县……分为二渎
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长江中焦山东部的玉峰庵、香林庵、宝墨轩内。碑刻共四百五十八块,其中著名的珍品有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、唐德裕瘗舍利石函题记碑、宋熙宁年间的禹迹图碑、宋东坡先生游招隐唱和诗碑、瘗鹤铭碑
即钱清江。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南、绍兴市西北。《新五代史·吴越世家》:“(顾)全武执(董)昌归杭州,行至西小江”,即此。《资治通鉴》唐咸通元年(860)胡三省注:“西小江出诸暨,至钱清渡而东入于海。”
即今越南东南岸外之萨巴特岛。《元史·史弼传》:至元三十年(1293)正月,“至东董、西董山、牛崎屿,入混沌大洋”。
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西南。为绥芬河主流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东宁厅:“西南大绥芬河自汪清入,左合蛤蚂、黄泥、寒葱河、右苇子诸沟。又东北,左合小绥芬河,径城北,南大瑚布图河,北缘俄东海滨省,合小瑚布图河来
在今江苏连云港市南锦屏山南麓。1979年发现。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。面积南北长约22米,宽15米。分三组,内容有人面、鸟兽、星象和农作物等图案和各种符号。在三组岩画的中间,有三块大石,表现了原始
即汲波塘。在今贵州清镇市西南二十里。明郭子章《黔记》卷8:“(威清卫)城西南二十里有级波塘,塘拥涧泉, 日凡三涌则浊,逾时清,溉田甚广。”
又作罗城。今越南河内市。元黎崱《安南志略》卷1:“大罗城路,古交趾,汉仍之。唐置安南都护府。其城在泸江西岸,唐张伯义始筑,张舟、高骈继增修之。(宋)真宗时,郡人李公蕴于此建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