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延津县

延津县

①北宋政和七年(1117)改酸枣县置,属开封府。治所即今河南延津县。金贞祐三年(1215)升为延州,徙治今原阳县东北延州村。元至元九年(1272)降为延津县,还治今延津县,属南京路。二十五年(1288)属汴梁路。明属开封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)属卫辉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②辽置,属银州。治所在今辽宁铁岭市。金皇统三年(1143)废。


(1)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辽宁省铁岭市。为银州治。金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北部。属新乡市。面积946平方千米。人口47.5万。辖4镇、1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周为胙国和燕国(又作南燕)。春秋为胙国、燕国和廪延、枣邑。战国为燕邑和酸枣邑。秦置燕县(治今延津县东北大城村)、酸枣县(治今延津县西南),均属东郡。西汉改燕县为南燕县,酸枣县改属陈留郡。东汉改南燕县为燕县。西晋末改燕县为东燕县,属濮阳国。北齐废酸枣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又置酸枣县(治今延津县城西),十八年改东燕县为胙城县,治今延津县东北,二县均属滑州;大业初胙城县属东郡,酸枣县属荥阳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于胙城县置胙州,四年废,酸枣、胙城二县属滑州。北宋政和七年(1117年)改酸枣县为延津县,以县北黄河渡口延津命名,治延州店(今属原阳县),属开封府。《左传》隐公元年(前722年):郑叔段侵郑,“至于廪延”。杜预注:“廪延,郑邑,陈留酸枣县北有延津。”金泰和八年(1208年)胙城县移治华里店,即今延津县北胙城。贞廞二年(1214年)升延津县为延州;胙城县移治宜村(今胙城西),为卫州治。元至元九年(1272年)废延州为延津县,属汴梁路;大德年间移治今延津县城,泰定元年(1324年)胙城县还治华里店,属卫辉路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废胙城县入汲县,十三年复置胙城县,属卫辉府;延津县改属开封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延津县改属卫辉府,五年废胙城县入延津县。1913年属豫西道,1914年属河北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。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,1969年属新乡地区,1986年属新乡市。地处黄河故道,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微倾。文岩渠、大沙河、柳青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、油菜籽为主。工业有化肥、棉织、机械、农机制造、动力配件、皮革、印刷、面粉、砖瓦、水泥等。新兖铁路横贯中部,新长、郑滑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千佛碑、万寿塔、七级浮屠、酸枣阁、白马塔、陈玉成殉难处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奴儿干

    又作弩儿哥、弩耳干。指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口附近一带。《元史·地理志二》:“有俊禽曰海东青,由海外飞来,至奴儿干,土人罗之,以为土贡。”元在特林置东征元帅府。又为流放罪犯之地区。《元典章》

  • 茶洞堡

    即今湖南花垣县西南四十四里茶洞镇。昔称“乍董”,苗语意为 “汉人住地”,因有汉人居此而得名。后音译为 “茶洞”。清严如熤 《苗疆险要考》谓茶洞城 “背负峻岭,面临绝壁,西接秀山,南邻松桃。谚云: ‘一

  • 温泉州

    唐置,为羁縻州,属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温泉县 (今广西宜州市东南六十里清潭村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温泉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温泉州。北宋属宜州,南宋属庆远府。元废。唐置羁縻州,治温泉县(

  • 赤岸戍

    ①在今广东增城市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南海县:“有赤岸、紫石二戍。”《元和志》卷34南海县:赤岸戍“在县东百里”。②在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大河又东径赤岸北,即河夹岸也。”

  • 木昔砦

    在今甘肃岷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岷州卫:木昔寨“在卫西南十里……官军戍守处”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》:木昔砦“在岷州西南十五里”。

  • 曲薛兀儿泽

    一作曲笑儿泽、古泄兀儿。元汪罕夏季驻地之一。在今蒙古国和林格尔东南。

  • 罗官店集

    一名罗陈店。即今河南光山县西四十四里罗陈乡。明嘉靖 《光山县志》 卷1 《里店》: 罗官店集 “旧名斗塘店,因里人罗纪自舍地七丈修造镇,后改今名”。

  • 方城

    ①战国燕邑,后为赵地。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南十七里方城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悼襄王二年(前243),“李牧将攻燕,拔武遂、方城”,即此。西汉置方城县。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南四十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陈郡项县

  • 芳林镇

    又作芳林渡。在今广西贺县南贺江南岸。南宋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11:开宝三年(970),潘美征南汉,“王师拔冯乘,前锋至芳林”。即此。古镇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南、富川江南岸芳林。北宋开宝三年

  • 鸡冠岭砦

   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胜乡鸡冠岭上。《明史·刘显传》:万历元年(1573),都掌族“阿大自守鸡冠。显令人诱以官,而分五哨昼壁九丝城下。……郭成破鸡冠,获阿大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兴文县:鸡冠岭砦“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