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建安郡

建安郡

①三国吴永安三年 (260) 分会稽南部都尉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建安县 (今福建建瓯市南,松溪南岸)。南朝移治今建瓯市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西晋太康三年 (282) 分置晋安郡,辖境缩小,约当今福建南平以上的闽江流域 (沙溪中上游除外)。东晋、南朝宋属江州,陈属丰州。隋开皇九年 (589)废。

②亦名建安左郡。南齐置,治所在霄城 (今湖北天门市东北)。西魏改为光川郡。

③东魏武定元年 (543) 置,属廓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境。北齐废。

④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闽州置,治所在闽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全省。唐武德初改为建州。六年 (623) 易名泉州。

⑤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建州置,治所在建安县 (今福建建瓯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以上的闽江流域 (沙溪中上游除外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建州。


(1)三国吴永安三年(260年)分会稽郡南部都尉置,治建安县(今福建建瓯市南、松溪南岸),南朝移治今建瓯市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分南部置晋安郡,辖境缩小,约相当今福建省南平市以上的闽江流域(沙溪中、上游除外)。三国吴、西晋、南朝梁属扬州,东晋、南朝宋属江州,陈属丰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(2)东魏武定元年(543年)置,治今山西省原平市境内。后废。(3)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闽州置,治闽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除顺昌县以上富屯溪和金溪流域之外的全部地区。唐武德初改为建州,六年(623年)易名泉州。天宝、至德时曾改建州为建安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女阴县

    西汉改汝阴县置,属汝南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市。东汉改为汝阴县。见“汝阴县(1)”。

  • 金勒

    即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思勒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钦州 “如昔砦” 条: “宣德二年,土酋黄金广等以澌凛、罗浮、丁森、葛源等四峒十九村,叛附安南,安南遂侵如昔、贴浪、二都,因置金勒千户所,移治那苏隘。嘉

  • 瓮 (甕) 城关

    明洪武二十二年 (1389) 建,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二十五里瓮城桥。《清一统志 ·贵阳府》 引 《黔记》: “自马桑冲而西十五里,即瓮城哨。”

  • 馆头镇

    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南琯头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乐清县: 馆头镇在 “县西南五十里馆头江口。元置巡司,明朝洪武二十年徙于岐头,嘉靖中复设于此”。

  • 云母泉

    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南墨山下。唐李华《云母泉诗》序:“洞庭湖西玄石山,俗谓之墨山。山南有佛寺,寺倚松岭,下有云母泉……自墨山西北至石门,东南至东陵,广轮二十余里,尽生云母……井泉溪涧,色皆纯白,乡人多寿考

  • 大共山

    亦名大洪山。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五十里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祁门县《山阜》:大共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高六十仞。与宁国府太平县分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大共山“大共水出焉。山下旧有大共镇,元置。今废”

  • 嘉诚县

    北周天和元年 (566) 置,为扶州、龙涸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松潘县。隋属同昌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为松州治。广德元年 (763) 废。古县名。隋改甘松县置,治今四川省松潘县。为扶州治。后属同昌郡

  • 荥阳县

    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。西汉属河南郡。三国魏正始三年 (242)为荥阳郡治。北魏太和十九年 (495) 徙治大栅城(今荥阳市)。北齐为成皋郡治。隋属荥阳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

  • 乐温县

    唐武德二年(619)析巴县地置,属南潾州。治所在今重庆长寿县东北五十里邻村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0乐温县:“因乐温山为名。”九年(626)改属涪州。天宝初属涪陵郡,乾元初复属涪州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

  • 都宁驿

    在今四川珙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珙县: 都宁驿 “在县南八十里。万历初增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