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恩州

恩州

①唐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置,治所在齐安县 (今广东恩平市北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恩平、阳江二市地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恩平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恩州,大顺二年 (891) 移治阳江县(今广东阳江市)。北宋庆历八年 (1048) 改为南恩州。

②北宋庆历八年 (1048) 改贝州置,治所在清河县 (今河北清河县西城关乡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县、山东武城县地。金移治历亭县 (今山东武城县)。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废历亭县入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改为恩县。

③辽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在恩化县 (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东西桥乡东土城子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境。金废。


(1)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置,治齐安县(至德中改为恩平县,今广东恩平市北)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恩平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恩州,大顺二年(891年)移治阳江县(今广东阳江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江、恩平二市地。宋属广南东路。庆历八年(1048年)因河北路有恩州,改名南恩州。(2)北宋庆历八年(1048年)改贝州置,治清河县(今河北清河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故城、清河二县,山东省武城县及平原县、德州市部分地。金初徙治历亭县(今山东武城县东北旧城)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省县入州。辖境缩小,仅相当今山东省平原县西部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为恩县。(3)辽太宗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东南西桥乡东土城子。开泰中置恩化县为州治。属中京道。金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河

    ①汉代称河内、河南、河东三郡为“三河”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昔唐人都河东,殷人都河内,周人都河南。夫三河在天下之中,若鼎足,王者所更居也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司隶校尉“察三辅、三河、弘农”。《后

  • 昌阳县

    西汉置,属东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文登市西南三十里宋村镇东南。以在昌水之阳为名。西晋初废。元康八年 (298) 复置,属长广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莱阳市东南二十三里。北齐属东莱郡。唐属莱州,永徽元年 (650)

  • 沿河口

    即今北京市门头沟西北沿河城乡。明于此设守御千户所。清改置都司。

  • 大隐山

    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大隐镇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5:大隐山,“夏侯曾先《地志》云:大隐山口南入天台北峰四明东足,乃谢康乐炼药之所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庆元府:大隐山,“晋虞喜三召不就,遁迹此山,因以为名”

  • 浮龙镇

    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上犹县: 浮龙镇在 “县西百里。有巡司。《志》 云,元至元中置于县西一里浮龙镇,后移于太傅村,即今所也”。

  • 添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即今广西百色市。元改为天州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附近。属黔州所领羁縻州。辖境相当今百色市一带。北宋仍为羁縻州,后废。

  • 邓艾城

    在今甘肃文县东。《元和志》卷22曲水县:邓艾故城“在县东七里。魏景元四年,邓艾伐蜀……所筑城也”。

  • 文安镇

    金废文安县置,属富庶县。在今辽宁建平县西北红帽子村附近。(1)在河北省文安县中部、文安洼西侧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39.7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文安,人口7300。隋为丰利县治,唐始为

  • 玉女汤

    即玉女泉。在今湖北应城市西南汤池。

  • 刘公渠

    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沧州盐山县:刘公渠在“县西南五十里。县境旧承无棣沟下流,大小群川悉附以入海。无棣沟既塞,每以淫潦为患。万历四十二年,邑令刘子诚开渠, 自燕子口至高家湾四十三里,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