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名枋堰。在今河南浚县西南五十六里前枋城村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“淇水又南,历枋堰。旧淇水东南流,径黎阳县界入河。……汉建安九年,魏武王于水口,下大坊木以成堰,遏淇水东入白沟,以通漕运。故时人号其处为
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。汉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 作社山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“时水又屈而径杜山北,有愚公谷。齐桓公时公隐于谷,邻有认其驹者,公以与之,山即杜山之通阜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引《高士传》亦作杜山
1949年置,治所在芜湖县 (今安徽芜湖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地区。1952年4月撤销。1949年5月以安徽省南部地区设置(省级)。行政公署先驻屯溪市,后迁芜湖市,1951年再迁合肥市,与皖北行
清置,属蓟州。即今天津市蓟县西三十里邦钧镇。
元至元三十一年 (1294) 于孟爱甸置孟爱等甸军民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缅甸景栋东北孟开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后废。元至元三十一年(1294年)置,治今缅甸掸邦景栋东北孟开。属临安广西元江
(臺)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。《桓谭新论》: 元帝远求方士、汉中送道士王仲都,置于昆明池北昆明池观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泬水又北径长安城西,与昆明池水合。水上承池于昆明台,故王仲都所居也。” 杨守敬注
亦名虾洛、夏洛谿。即今西藏曲松县西北下洛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15 《部落》 中有 “辖鲁”。藏语意为南府。
①在今江苏江都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扬州府:白塔河在“府东北六十里。南通扬子江,北抵运河,其水冬涸春泛, 民得灌溉之利。《河漕考》:宣德七年,陈瑄开白塔河,置新闸、潘家庄、大桥、江口四闸,令江南运
即平皋城。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十四里平高城村。即“三鵶镇”。
①战国魏置,秦属邯郸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。西汉为魏郡治。东汉末相继为冀州、相州治。建安十八年(213)曹操为魏王,定都于此。三国魏都洛阳,邺仍为五都之一。十六国后赵、前燕、北朝东魏、北齐皆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