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曳固
即拔野古。隋、唐时为勅勒 (铁勒) 十五部之。分布于今蒙古国东南乔巴山一带。唐于此建幽陵都督府。
即拔野古。隋、唐时为勅勒 (铁勒) 十五部之。分布于今蒙古国东南乔巴山一带。唐于此建幽陵都督府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析浚仪县置,属汴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。大业二年 (606)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贞观元年 (627)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析浚仪县置,治今河南
又作鸦儿看、牙儿干。即今新疆莎车县。《元史· 曷思麦里传》: 曷思麦里从哲伯攻克及蛮,“若可失哈儿、押儿牵、斡端诸城,皆望风降附”。即“鸦儿看”。
即今上海市黄浦江入长江之口。原系旧吴淞江入江口,故名吴淞口。明永乐初黄浦江改道,与吴淞江合流后仍由此入江,旧名未改。为上海市对外水运门户。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与浦东新区凌桥镇之间。为黄浦江入长江口的口门
北宋置,属真阳县。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连江与北江汇合处之江口咀。古镇名。在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南连江注入北江处。北宋属英德县。明初于此置洸口巡检司。
①亦作真珠泉。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2滁州: 真珠泉 “在清流县西三十里,侧菱山幽栖巷前,游者抚掌,则泉水溅射,有若跳珠”。②又名咄泉。在今安徽寿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9寿县: 咄泉
即今北京市通县东南三十里侉子店乡贾后疃村。1900年义和团在此烧毁天主堂。
在今江苏扬州市北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西苑 “又南三里为萤苑”。据 《隋书·炀帝纪》: 大业十二年 (616),“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,得数斛,夜出游山,放之,光遍岩谷”。
即邛崃山。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分界之大相岭山。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列传》:永平中,益州刺史朱辅疏中云:“路经邛来大山零高坂,峭危峻险,百倍岐道。”
东汉建武元年(25)公孙述据蜀,改蜀郡置。治所在成都县(在今四川成都市)。十二年(36)复为蜀郡。东汉建武元年(25年)以蜀郡改置,治成都县(今四川成都市)。十二年复为蜀郡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部。因远镇安定办事处驻地。人口 2050。以安定桥得名。地处山间小盆地,块状聚落。产稻、烤烟、玉米、茶叶、油菜籽等。有镍矿(未开采)、石棉矿。昆洛公路经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