旺原集
一作旺远镇。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旺远。旧属福山县。民国 《福山县志稿》 卷1 《镇集》: 旺原集 “在县 (治今福山镇) 东南三十里”。
一作旺远镇。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旺远。旧属福山县。民国 《福山县志稿》 卷1 《镇集》: 旺原集 “在县 (治今福山镇) 东南三十里”。
即今四川忠县东北之石宝寨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30:玉印山寨“在州北八十里。国初有谭宏、谭文等据此梗化”。道光《忠州直隶州志》卷7:清康熙十九年(1680),谭宏等“踞忠州石宝寨以储粮”。
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7城父县:扶阳故城“在县东北三十六里。汉韦贤封邑”。《清一统志·颍州府一》:扶阳故城,“按《汉表》, 扶阳国在萧县,此城名偶同耳, 非故国也”。
①即福山。在今江苏常熟市北四十里,濒临长江。②在今福建漳平市北双洋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宁洋县: 金凤山在 “县治 (今双洋镇) 后。县之镇山也。圆峰特起,麓有平阳,结为县治”。③在今云南鹤庆县西
即今湖北随州市北百五十里合河店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城头镇。南北朝时为戍守要地。《南齐书· 张冲传》: 齐建武二年(495),冲 “遣军主杜僧护攻拔虏虎坑、冯时、即丘三城,驱生口辎重还”。
在今江西横峰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》:汾水岭关“在兴安县东北九十里。北走安徽婺源之间道。今为汛守处”。
又作唅口、㟏口。即含山之口。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。自古有道由今闻喜县东经垣曲县王屋山渡河可达河南,称作唅口道或含山路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洮水源东出清野山,“其水东径大岭下,西流出谓之唅口”
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东南三十里课里。清有外委把总戍守。
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常德府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武陵县 (今湖南常德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、汉寿、桃源、沅江等县市地。至正二十四年 (1364) 朱元璋复改为常德府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
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 建武十一年 (35),马援率师讨先零羌,羌人“拒浩亹隘。援与扬武将军马成击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