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晋阳县

晋阳县

①秦庄襄王二年 (前248),取赵晋阳邑置,秦为太原郡治。治所在晋阳城 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村)。东汉后兼为并州治所。北齐河清四年(565) 移治汾水之东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还治古城营。五代晋及北汉都此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(979)废。

②南朝梁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东至县东北六十里坦埠附近。坦埠乡旧称晋阳乡。隋开皇九年(589) 废入彭泽县。


古县名。(1)秦置,治晋阳城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)。秦、汉为太原郡治,东汉后又为并州治。西晋末扩展城垣,周27里。北齐河清中于汾水(今汾河)东岸增筑一城,州郡与县分城而治,州郡治旧城(西城),县治新城(东城)。武平中又于旧城内增置龙山县。隋开皇中改龙山县为晋阳县,改晋阳县为太原县。唐于东西二城间跨汾水筑中城,三城周凡40里;建号北京,兼为河东节度使治所。五代时先后为晋及北汉国都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平北汉,毁晋阳城宫殿,移并州于阳曲(今山西太原市),并晋阳、太原二县为一,改名平晋,移治于旧城东北,另建新城。(2)南朝梁置,治今安徽省东至县东流镇东北。属太原郡。隋平陈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缔母岭

    即今吉林长春市南哈兰大岭。《金史·温迪罕移室懑传》: “契丹反,败会宁六猛安于缔母岭,屯於倍、韩两州之境,移室懑率数千人杀贼万人於伊改河,以功迁临潢尹。”

  • 永兴郡

    北周武帝改晋昌郡置,属瓜州。治所在会稽县(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稍东)。辖境相当今玉门市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武帝时改晋昌郡置,治凉兴县(今甘肃安西县东)。属瓜州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安西县一带。隋开皇三年

  • 昆水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东舞阳县置,属显州。治所在今河南舞钢市东。大业初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东舞阳县置,治今河南省舞阳县西南、泌阳县东北。属淮安郡。大业初废。

  • 三阳宫

   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8登封县:三阳宫“在县西二十里石淙山。武后圣历三年建。自是数幸焉。长安四年毁”。

  • 罗汉寺

    ①又名治平寺。在今四川重庆市城东小什字。据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载: “治平寺有石刻‘西山佛’ 三字,旁刻开山祖月名。祖月,宋治平时僧也。有罗汉、先天二洞,皆古洞。” 罗汉寺以罗汉堂里的五百阿罗汉

  • 岐山郡

    西魏改平秦郡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雍县(今陕西凤翔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风翔及麟游县西部,岐山、扶风二县北部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西魏改平秦郡置,治雍县(今陕西凤翔县东南义坞堡)。属岐州。辖境约当

  • 白沙街

    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白沙村。清设把总驻守。

  • 莺花亭

    在今浙江丽水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处州府》: 莺花亭 “在丽水县西二里。宋秦观有 《莺花亭千秋岁》 词”。在今浙江省丽水市西。宋秦观有《莺花亭千秋岁》词。

  • 五寨县

    清雍正三年(1725)置,属宁武府。治所即今山西五寨县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在山西省西北部。属忻州市。面积1383平方千米。人口10.8万。辖3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砚城镇。辽于

  • 高滩营

    明成化中置,在今广东阳山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 连州》: 高滩营 “系八排三坑猺出入之路”。明成化中置,在今广东省阳山县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