朗溪
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。自会同县流入县界,在托口入沅水。《元和志》卷30朗溪县: “在朗溪之侧,因为名。”
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。自会同县流入县界,在托口入沅水。《元和志》卷30朗溪县: “在朗溪之侧,因为名。”
辽四捺钵之一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西北。为辽帝秋季游猎之所。《辽史·营卫志·秋捺钵》:“尝有虎据林,伤害居民畜牧。景帝领数骑猎焉,虎伏草际,战慄不敢仰视,上舍之,因号伏虎林。”辽
①蒙古至元三年(1266)置安宁千户,至元十二年(1275)改安宁州,属中庆路。治所即今云南安宁市。明、清属云南府。1913年废州改安宁县。②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广南西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富宁县
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南大祉。明崇祯六年(1633)置巡司于此。即今福建省长乐市东南珠山。明崇祯六年(1633年)移小祉山巡检司治此。
清置,属西昌县。即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。有县丞驻此。民国初改设县佐。在四川省西昌市境东北部。面积32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礼州,人口 4100。汉苏示县、北周苏祁县治此。元至元时
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北四十里。金于此置猪嘴镇。
北宋景德元年 (1004) 改定羌军置,治所即今山西保德县。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保德州。北宋景德元年(1004年)以定羌军改置,治今山西省保德县,属河东路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保德县一带。金大
俗名观山。在今陕西勉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:云梦山“最高处有云台观。观东一里曰飞仙崖,石峰壁立,高三百五十五丈。崖下曰白龙洞,深数步。下有石池,水自上滴入, 不溢不涸”。在山西省交口县境内。海
全称岭北等处行中书省。元皇庆元年(1312) 改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置,治所在和林路(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之哈尔和林)。《元史·百官志》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: “治和宁路,统有北边等处。” 辖境相当今蒙
北宋建,在今安徽灵璧县灵城镇西凤凰山下,汴堤北岸。苏轼有《张氏园亭记》。
传说夏禹都此。战国为韩邑。在今河南禹州市。韩景侯曾移都于此。《史记·韩世家》:景侯九年(前400),“郑围我阳翟”。在今河南省禹州市。相传夏禹都此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裴骃《集解》引徐广曰:“夏居河南,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