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梁州

梁州

①古九州之一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华阳黑水惟梁州。” 华指今陕西华山,华阳即为华山之南。黑水其说不一: 有今澜沧江、金沙江、怒江等。

②三国魏景元四年 (263) 分益州置,治所在沔阳县 (今陕西勉县东旧州铺)。西晋太康三年 (282)移治南郑县 (今陕西汉中市东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,大巴山以西,四川青川、江油、中江、遂宁、璧山、綦江等县市以东及贵州桐梓、正安等县地。其后治所屡有迁徙,先后治西城县 (今安康市西北)、苞中县 (今汉中市西北大钟寺)、城固县 (今城固县东) 等县。南朝宋元嘉十 一年 (434) 还治南郑县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辖境相当今陕西汉中、城固、南郑、勉县等市县及宁强县北部地区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汉中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梁州。兴元元年 (784) 升为兴元府。

③成汉李雄置,治涪县 (今四川绵阳市东)。后废。

④北魏太和十二年 (488) 置,治所在仇池郡洛谷城 (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两当、成县、礼县以南和陕西凤县、留坝、略阳三县地。景明初改为益州。

⑤东魏天平初置,治所在大梁城 (今河南开封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市与开封、封丘、兰考、杞县、通许、尉氏、太康等县及西华县一部。北周宣帝改为汴州。

⑥唐武德三年 (620) 王世充置,治所在睢阳县 (今河南商丘县南)。四年 (621) 地属唐,改为宋州。


(1)古九州之一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华阳黑水惟梁州。”华指华山,华阳为华山之南。黑水说法不一,有澜沧江、怒江、金沙江等说。(2)三国魏景元四年(263年)置,治沔阳县(今陕西勉县东旧州铺)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移治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东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留坝、佛坪等县以南,西乡、镇巴及四川省巫溪,重庆市奉节、忠县、酉阳等县以西,四川省青川、江油、中江、遂宁,重庆市璧山、永川等市县以东,及贵州省梓桐、道真、正安等县地。其后屡有迁徙,先后治西城县(今陕西安康市西北汉水北岸)、苞中县(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大钟寺)、城固县(今陕西城固县东八里)等。南朝宋元嘉十一年(434年)仍还治南郑县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置,辖境相当今陕西省汉中、城固、南郑、勉县等市县及宁强县北部地区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置汉中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梁州,兴元元年(784年)改置兴元府。(3)东魏天平初置,治大梁城(今河南开封市)。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开封市和太康、杞县、尉氏、兰考、封丘等县地。北周宣帝改为汴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历湖

    即历阳湖。在今安徽和县西三十里。唐刘禹锡《和州刺史厅壁记》称:“镇曰梁山,浸曰历湖。”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历阳县有历湖。

  • 地州

    北宋崇宁五年(1106)置,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吾隘乡那地村。大观元年(1107)废,后复置。元属庆远南丹安抚司。明洪武元年(1368)改置那地州。北宋崇宁五年(1106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

  • 扎拉木台

    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东南五站镇。民国汤尔和译《黑龙江》肇州:有“五站(扎拉木台)。清末《黑龙江全界地图》:呼兰县西南有扎拉木。

  • 崇山

    ①在今河北涉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8彰德府: 崇山,“金升涉县为崇州,以此山名。山头青翠,形如螺髻,又名青头山”。②在今山西襄汾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襄陵县: 崇山 “一名卧龙山。顶

  • 宋平县

    ①南朝宋孝武帝时置,属九德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。后改为宋平郡。②隋开皇九年(589)改宋平郡置,属交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。大业初为交趾郡治。唐为交州、安南都护府治。唐末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置,治今越

  • 通阳县

    1934年伪满由伊通、双阳二县合并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。1945年9月复为伊通县。

  • 九老洞

   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之九老洞。明胡世安《登峨山道里记》:“九老仙人洞,昔黄帝、广成子访天皇真人游此,遇一叟洞外,询有侣乎?答以九人。今名以此。岩栈曳练,石首崴盘如象鼻,右衽洞扃,从闑左入,必然

  • 千户固

    在今陕西临潼县西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·前秦录》:太初四年(389),苻登“率众从新平径据新丰之千户固”,即此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东晋太元十四年(389年),前秦苻登令攻长安,

  • 杨溪

    亦名杨桃溪。即今四川盐亭县东南洋溪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4潼川府:杨溪“在永泰县东南。源出果州”。

  • 黄烟洞

    在今山西黎城县北。1941年11月,日本侵略军四千余人围攻黎城县北黄烟洞八路军修械所。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团和该所职工千余人,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 “黄烟洞保护战”。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,凭借山险,以刺刀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