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郎山
简称江山。即今浙江江山市南四十六里江郎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7江山县:江郎山“山上有五色石, 日照炫曜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江山县:江郎山,“《志》云:山高六百寻。一名金纯山,一名须郎山。有三峰, 皆耸秀,俗呼江郎三片石”。
又称金纯山、须郎山。俗称江郎三爿石。在浙江省江山市区东南25千米。海拔824米。峰顶有三石拔地如笋,呈川字形东南向西北排列,高260多米。石呈五色,日照炫耀,为石景一绝。山下有泉,清甘不涸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
简称江山。即今浙江江山市南四十六里江郎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7江山县:江郎山“山上有五色石, 日照炫曜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江山县:江郎山,“《志》云:山高六百寻。一名金纯山,一名须郎山。有三峰, 皆耸秀,俗呼江郎三片石”。
又称金纯山、须郎山。俗称江郎三爿石。在浙江省江山市区东南25千米。海拔824米。峰顶有三石拔地如笋,呈川字形东南向西北排列,高260多米。石呈五色,日照炫耀,为石景一绝。山下有泉,清甘不涸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
唐乾元初置,治所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娘子关。五代汉废。北宋建隆元年 (960) 复置,后废为承天寨。唐乾元初置,治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苇泽关。为山西太原和河北平原间交通要冲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长庆元年(82
即氶水。今山东枣庄市南峄城大沙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23沂州氶县: “承治水出县西北六十里方山之东,王莽改氶县为承治,故水有此名。”
①唐置,属汝阴县。即今安徽太和县东北四十六里原墙镇。以百尺堰得名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)于此置万寿县。②即今河北蠡县东北三十里大百尺镇。明弘治《保定郡志》卷5:“北仓在大百尺社。”嘉靖《蠡县志》卷2市
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北。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移即墨县雄崖巡司驻此,称为福山海口巡司。
春秋时为齐地。即古薛国。在今山东滕州市南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 “田常执简公于俆州”,既而 “田常弑简公于俆州”。《集解》: “ 《春秋》 作舒州。” 《索隐》: “ 《说文》 作 ‘䣄
清宣统元年 (1909) 析海城、盖平二县地置,属奉天省。治所即今辽宁营口市。1913年改为营口县。清同治五年(1866年)置,治今辽宁省营口市。属奉天府。宣统元年(1909年)升为直隶厅。1913年
即今江西寻乌县东三十里吉潭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9:长宁县东有吉潭墟。
即今北京门头沟区潭柘峰上之潭柘寺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二》: 岫云寺 “在宛平县西潭柘山。……晋为嘉福寺,唐为龙泉寺,后更潭柘。本朝康熙二十七年修,赐今额”。
在今江西高安县城东南隅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7瑞州:大愚山,“《新志》云,在州东行春门外。有真如寺。庆元中,太府寺丞吕祖俭上书忤权臣,安置本州寓寺中,因号大愚叟。又《冷斋夜话》云,余还自宋崖馆于高安大愚山
简称钓台。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南四十里富春山上。《元和志》卷25桐庐县:严子陵钓台“在县西三十里,浙江北岸也”。系东汉严子陵垂钓处,有东、西二台,西台即南宋谢翱哭文天祥处。又称双台垂钓。在浙江省桐庐县城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