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池阳县

池阳县

①西汉惠帝四年(前191)置,属左冯翊。治所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,俗名迎冬城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池阳县注引应劭曰:“在池水之阳。”因名。汉建池阳宫于此。西晋属扶风国。北魏为咸阳郡治。北周建德中废。

②南朝宋置,属新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附近。

③唐武德四年(621)改三原县置,属京兆府。治所在今陕西三原县西北清水峪南。六年(623)改名华池县。贞观元年(627)复名池阳县,移治今泾阳县北云阳镇。八年(634)废。

④唐贞观元年(627)改云阳县置,属雍州。治所即今陕西泾阳县北云阳镇。八年(634)复为云阳县。

⑤唐贞观三年(629)置,属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。七年(633)改为承恩县。


古县名。(1)西汉惠帝四年(前191年)置,治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。以在池水之阳得名。属左内史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年)属左冯翊。境内有池阳宫。东汉永初五年(111年)曾徙北地郡寄治于此。西晋为扶风国治。北魏移治今泾阳县,为咸阳郡治。北周建德中废入泾阳县。(2)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三原县置,治今陕西省三原县北清水峪南。属京兆府。六年改名华池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部椿城

    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江城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澂江府江川县: 部椿城在 “县 (今江城镇) 北二十里。昔蛮易昌所筑,元置双龙县于此。今为双龙乡”。按双龙县,《元志》 不载。

  • 资中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即今四川资阳市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李严传》: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(218),“盗贼马秦、高胜等起事于郪,合聚部伍数万人,到资中县”。即此。南朝梁废。②1913年废资州置,属四川永宁

  • 龙角洞

    在今湖南凤凰县北八十二里天星寨北、鸭保寨西南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“两面高山,中有冲垅,蛇径盘屈,为苗中扼要之地”。清乾隆征苗时设粮台于此。

  • 南甸土司

    明正统八年 (1443) 置南甸宣抚司,治所在蛮干 (今云南梁河县东北四里九保街)。清乾隆四十二年 (1777) 迁治永安城 (今梁河县东北六里)。后迁遮岛 (即今梁河县治)。民国废。

  • 东皋书舍

    在今福建漳浦县城东二里。为黄道周讲学处。明崇祯十七年(1644)黄道周在此建四合院,名“明诚堂”,取义于《中庸》。天井中建天地盘(天方图),用花岗岩石板砌筑。台阶二层,四边各长3.7米,盘面刻一万六千

  • 博学水

    在今广东阳春市北西山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8南恩州: 博学水 “在阳江 (春) 县西北霜黄山下,至博学村南入勤州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春县: 博学水在 “县西北百二十里。源出霜山。……博学水东南

  • 川州

    辽应历元年(951)改白川州置,治所在咸康县(今辽宁北票市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北票市附近地。金大定六年(1166)废。承安二年(1197)复置,移治宜民县(今辽宁北票市东北黑城子镇)。泰和四年(12

  • 崖州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七年 (1394) 置,属南海卫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。

  • 弹汗山

    当今河北尚义县南大青山。《后汉书·鲜卑传》: 桓帝时,鲜卑檀石槐 “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,去高柳 (今山西阳高县) 北三百里”。古山名。即今河北省尚义县南大青山。《后汉书·鲜卑传》:桓帝时,鲜卑檀石槐

  • 西石桥水

    在今陕西华县西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,西石桥水南出马岭山,积石据其东,丽山距其西,源泉上通,悬流数十,与华岳同体,其水北径郑城西,水上有桥,故世以桥名水也,而北流注于渭。阚骃谓之新郑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