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曲营堡
在今山西河曲县南约三十里黄河东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河曲县: 河曲营堡 “宣德四年置,万历二年及七年增修,周二里有奇”。
在今山西河曲县南约三十里黄河东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河曲县: 河曲营堡 “宣德四年置,万历二年及七年增修,周二里有奇”。
即今吉林蛟河市东奶子山镇。有吉敦铁路蛟奶支线至此。
唐方镇名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幽州节度使置,为玄宗时边防十节度之一。治所在幽州 (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辖境屡有变动,较长期领有幽、蓟、平、檀、妫、燕等州,约当今河北怀来、永清、北京市房山区以东和长城
金置,属临泉县。即今山西临县西北克虎寨镇。元废。
即今陕西吴旗县城。1942年于此置吴旗县。
①秦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蓝山县东北五里古城。西汉属桂阳郡。隋省入临武县。唐咸亨二年 (671) 复置,属郴州。治所在今蓝山县东北十五里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蓝山县。②东汉建安元年 (196
①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9:万松岭“岭上夹道栽松”,故名。南宋时,密迩大内,宅第密布,直至山巅。唐白居易《湖上夜归》诗:“万株松树青山上,十里沙堤明月中。”即此。②在今湖北鄂州市西五里樊
北宋在淮河南岸开凿的人工运河。起自盱眙县洪泽镇(今江苏盱眙县东北, 已沦入洪泽湖中)新河,西至龟山(今盱睢县东北)入淮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元丰六年(1083)开龟山运河,“初发运使许元自淮阴开新河,
一作郗。西周畿内邑,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南。春秋初属郑。《左传》: 隐公十一年 (前712),周王“与郑人苏忿生之田”,有 “温、原、絺” 等十二邑。杜注: “在野王县西南。”
在今河南宜阳县西。《北齐书·斛律光传》:武平元年(570),“光置筑统关、丰化二城,以通宜阳之路”。即此。北齐天统五年(569年)斛律光筑,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。后废。
即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南之龙泉山。《元和志》卷31:灵池县“分栋山在县东十五里。其地北连秦陇,南入资泸,其于东川郡,此为隔门也”。《寰宇记》卷76阳安县:“在县西七十里。《益州记》云:蜀人谓岭为栋。”明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