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泸定桥

泸定桥

①即今四川泸定县。清雍正六年 (1728)于此置巡司。《清史稿· 胡中和传》: 同治二年(1863),太平军石达开从米粮坝渡金沙江,“中和督军扼化林坪、泸定桥”。即此。宣统三年 (1911) 改为泸定桥委员。1913年改置泸定县。

②桥名。在今四川泸定县西大渡河上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建。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首 《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》: “桥东西长三十一丈一尺,宽九尺,施索九条。索之长视桥身余八丈而赢,覆板于上。又翼以扶栏,镇以梁柱,皆熔铁以庀事。” 为川藏必经之道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此北上,“飞夺泸定桥”。即此。1950年整修大桥,桥西建 “红军楼”,桥东建 “长征纪念馆”。


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,横跨大渡河,桥东衔接泸定县城。为铁索悬桥,桥净跨长101.67米,净宽3米,桥面距枯水位14.5米。由13根铁链组成。桥身铁链9根平行系于两岸,上铺木板作为桥面。桥栏左右铁链两根作为扶手。铁链每根重约2.5吨。史载该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,历时5年建成。康熙帝御书“泸定桥”三字匾额挂于桥头。今桥东仍立有康熙帝《御制泸定桥碑》,记述建桥始末。建成后成为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。1935年5月29日,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至此,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,冒着枪林弹雨,缘铁索匍匐前进,一举消灭桥头守敌,红军遂过大渡河。毛泽东《长征》诗有“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”之句。建国后曾多次维修,近年又建立陈列馆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泸 定 桥


猜你喜欢

  • 贾庄河

    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行唐县: 贾庄河 “在县西北二十里。源出恒山,流入县境,下流入于沙河”。

  • 改金口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街津口乡。清光绪《吉林全省地舆图》:临江州东北有改金集噶珊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吉林同江县:“县属改金口,距县市九十里。位于黑龙江右岸之支流改金河口。”

  • 忠诚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安南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锦溪附近。后废。唐置,治今越南永福省安乐县附近。属安南都护府。后废。

  • 广庆寺

    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峡山(中宿峡)。本名飞来寺,南朝梁普通年间建。宋改今名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9广州:峡山“在清远县东三十里。……广庆寺居峡山之中。有殿甚古,梁武帝时物也”。

  • 羊官堡

    一作杨官堡。明置,属复州卫。即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羊官堡。明《全辽志》卷2:复州城有“羊官堡”。

  • 石臼镇

    北宋置,属中江县。在今四川中江县北四十里子金乡安宁村。民国《中江县志》卷2:“石凹子在双凤场西,县北四十里。疑即《九域志》所载石臼镇。凹臼形似。又道里相同。”

  • 归美山

    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南,接龙南县界。《寰宇记》卷108虔州安远县:归美山“在县西南三百里,高一千四百丈。《南康记》云,山四面险峻, 自然有石城,高数十丈,迥若双阙,其势入云。复有古石室,色如黄金,号曰金室

  • 桧溪堡

    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蛮夷长官司: 桧溪堡 “在司南。《志》 云: 司境有四山,龙源、青冈、黄郎、麻坡等处诸蛮与建昌乌蒙、沙骂连接。万历中设桧溪、烟溪等堡”。

  • 安化下州

    北宋大中祥符九年(1016)分安化羁縻州置,属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附近。后废。北宋大中祥符九年(1016年)分安化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中州下里。后废。

  • 移风山

   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移风山 “梅山瑶人于此从化,名取移风易俗之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