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又名清原。春秋时晋地。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三年 (前596),“秋,赤狄伐晋,及清”。杜预注: “清,一名清原。”

②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哀公十一年 (前484),“国书、高无邳帅师伐我,及清”。杜注: “齐地,济北卢县东有清亭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1称 “以清水所经而名”。

③春秋时卫地。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隐公四年 (前719),“夏,公及宋公遇于清”。杜注“清,卫邑。济北东阿县有清亭”。

④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七年 (前574),齐 “使国胜告难于晋,待命于清”。即此。

⑤春秋时郑邑。在今河南中牟县西。《诗经·郑风·清人》: “清人在彭。” 即此。


古邑名。(1)春秋卫邑。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东阿旧治西。《春秋》隐公四年(前719年):“公及宋公遇于清。”即此。(2)又名清原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稷山县东南。《左传》宣公十三年(前596年):“赤狄伐晋,及清。”参见“清原”。(3)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。《左传》成公十七年(前574年):齐“使国胜告难于晋,待命于清”。(4)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。《左传》哀公十一年(前484年):齐“帅师伐我,及清”,即此。(5)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子寨

    在今安徽霍山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霍山县: 金子寨 “在县东八十里金子山,以山色如金而名”。

  • 龙眉宫

    即苇甸。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。为上京皇城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上京临潢府:“苇甸、射金龊箭以识之,谓之龙眉宫。神册三年城之,名曰皇都。”又《太祖纪上》:七年(922),“秋八月已卯,幸龙眉宫”。

  • 石佛堡

    即今辽宁义县东南石佛堡乡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30:石佛堡在“(义州)城东南四十里”。

  • 黄龙湾

    在今山东无棣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海丰县: “黄龙湾在县北七十里。其水虽旱不涸,下流入海。”

  • 小营城

    在今山东昌邑市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昌邑县“都昌城”条下:“今城南五里有大营城,北五里有小营城,俗为大营、小营二村,相传即孔融与黄巾相拒处。”

  • 沙河店

    ①即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二十里沙河镇。明、清京北重要通道。明初北征与谒陵皆驻于此,永乐年间于此筑行宫,后为水所毁。嘉靖中筑城,亦名巩华城。清顺天府北路捕盗同知驻此。②即今河北赵县西南沙河店镇。明正德《赵

  • 余庆县

    ①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)改余庆长官司置,属黄平州。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。清属平越州。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②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(1905年1月)置,属绥化府。治所在余庆街(今黑龙

  • 玉津园

    ①五代周显德中置,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旧城南门外。北宋诸帝常幸此。南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卷6:“收灯毕。都人争先出城探春。州南则玉津园外。”《宋史·太祖纪》:建隆元年(960)四月,“幸玉津园”。即此

  • 西宁卫

    明洪武六年(1373)改西宁州置,属陕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水流域及大通河中下游的一带。清雍正二年(1724)改为西宁府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西宁州置,治今青海省西宁市。

  • 卢城

    汉西域无雷国都城。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无雷国“王治卢城”。西域无雷国都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