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谷寺

灵谷寺

又称大灵谷寺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外中山陵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县:灵谷寺“在外城内,钟山之阳。《金陵记》:蒋山寺旧在山南,本名道林寺,梁曰开善寺,宋曰太平兴国寺,后为蒋山寺。明因孝陵奠焉,乃移于东麓,赐名灵谷寺”。清咸丰间遭兵火,仅存砖石结构无梁殿。同治间重建。现辟为灵谷寺公园。


在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东麓,中山陵东。原址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,名开善寺,南朝梁天监十三年(514年)梁武帝葬宝志僧于此,开善精舍,造志公塔。唐代称宝公院,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名太平兴国禅寺,明初称蒋山寺,洪武十四年(1381年)旋以营建明孝陵迁今址,并改名灵谷寺。原规模宏大,清初和太平天囯时期曾遭战火严重破坏。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无量殿,内外无一梁柱,又称无梁殿;高约22米,长50余米,宽30余米,为全国现存最大的无梁殿。1928年在殿后修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和纪念塔(即灵谷塔,高66米)。已辟为公园,为南京近郊风景区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台集

    即武台村。今山东平邑县东北三十四里武台乡。旧属费县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作武台集。

  • 长石县

    南齐置,属临漳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。梁、陈时废。

  • 桂山

    ①一名玉台山。在今广东新会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新会县: 桂山在 “县北二里。俗呼圭峰,唐僧一行至此,有黄云覆之,因名黄云山。上多松竹,瀑泉出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 引《寰宇记》 云

  • 大孤家子

    即今辽宁法库县南五十里大孤家镇。《奉天省全界地图》:法库县南有大孤山子。

  • 曲宗

    亦名波窝曲宗、曲中宗。在今西藏波密县东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曲宗。1960年并入波密县。“曲宗”藏语意为法堡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波密县东北曲宗城。1960年并入波密县。

  • 干汊河

    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谷城县:干汊河在“县西南三里。或以为即汛水也。……今故流渐堙。汉江水涨,则干汊河与古洋河相通,水落则干,因名”。

  • 市河

    在今浙江奉化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奉化县:市河在“县东南五里。亦曰新河,又曰新渠,唐陆明允导大溪水由资国堰注市桥河,东折而北出,绕流六十里,至县北三十六里东耆堰,接奉化江,灌田至数十万”。明末清初堙

  • 卞山

    一作弁山。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北十八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长城县“有卞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:卞山“山有石似玉,因名。亦曰弁山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长城县有卞山,《周处风土

  • 四望水

    亦名四望溪,又名应灵水。即今四川乐山市东南茫溪河。《寰宇记》卷74平羌县:“四望水在县东南六十里。源出陵州仁寿县界,来经县界合大江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犍为县:“东有大江,东北有四望溪流入焉。”

  • 池河

    ①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池水“出东城县东北,流径东城县故城南。池水又东北流历二山间,东北入于淮”。②在今安徽定远县东。淮河支流。源于安徽定远县西根山,南流折而东北,经明光市北女山湖,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