炼铜山
在今江西乐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乐平县: 炼铜山 “在县北六十里。唐置场冶铜山下,以供永平岁铸。后开凿无度,山倾,其水发为河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江西省乐平县北。产铜,唐时曾置冶场炼铜于此,故名。
在今江西乐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乐平县: 炼铜山 “在县北六十里。唐置场冶铜山下,以供永平岁铸。后开凿无度,山倾,其水发为河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江西省乐平县北。产铜,唐时曾置冶场炼铜于此,故名。
地区名。指今四川盆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东汉建安二十年(215),“刘备袭刘璋,取益州,遂据巴中”;又《张鲁传》:太祖攻张鲁,鲁“乃奔南山入巴中”。皆即此。
在今四川开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开县: 茅坡关 “在县西九十里。……为戍守处”。
即今新疆福海县西南吉力湖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乌隆古河“又西北注噶勒札尔巴什淖尔。淖尔二:小者曰巴噶淖尔,周二百余里,圆椭形,在东南。大者曰噶勒札尔巴什淖尔,周五百余里,形狭而长,在西北。大小相
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马陆镇。清光绪《嘉定县志》卷1:马陆镇“昔有马军司陆南大居此,故名”。在上海市嘉定区中东部。面积31.43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陆,人口2000。相传因南宋马军司陆
①指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瞿塘峡和巫山县之巫峡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天康元年(566),“周信州蛮冉令贤、向五子王等据巴峡反,攻陷白帝,党舆连结二千余里”。即此。②即巴国三峡的简称。指今四川重庆市至涪陵市
又名三塘街。即今湖南桃江县西北四十五里三堂街镇。清同治《益阳县志》卷3市镇:三堂街在“治西百二十里。有汛”。昔有胡、周、李三姓宗族祠堂,故名。
唐置,属翼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东北部,位于石岛之北七连屿范围内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滩。1947年称为南沙洲。因洲上多红草,中国渔民称为红草一或红草岛。
元元贞元年(1295)升吉水县置,属吉安路。治所即今江西吉水县。明洪武初降为吉水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吉水县置,治今江西省吉水县。属吉安路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吉水县一带。明洪武初又降为县。
即今江苏铜山县西北郑集镇。清时有把总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