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心川水
又名宗哥川。亦曰宗水。即今青海湟中县东之南川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湟水又东牛心川水注之。水出西南远山,东北流径牛心堆东,又北径西平亭西,东北入湟水。”
又名宗哥川。亦曰宗水。即今青海湟中县东之南川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湟水又东牛心川水注之。水出西南远山,东北流径牛心堆东,又北径西平亭西,东北入湟水。”
古部族名。始祖后稷,原居邰 (今陕西武功县西南永安村)。传至公刘,迁到豳 (今陕西彬县)。古公亶父时,定居于周 (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周塬遗址)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 集解: “骃案,皇甫谧云 ‘邑于周地,故
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平头乡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:甘梗泉“在司(今平头乡)南石崖中,一泉涌出,清浊分流,居人资以灌溉”。
北宋景德元年(1004)改定远军置,治所在东光县(今河北东光县)。金改为景州。北宋景德元年(1004年)改定远军置,治东光县(今属河北)。属河北东路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德州市及河北省东光、吴桥、阜城等县
①隋置,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北四十二里永和关。《元和志》卷12永和县:隋开皇十八年(598)“改临河为永和县,以县西永和关为名也”。②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延川县:永和关“宋置关于此
即珠母海。指今广西北海市南涠洲岛一带海域。历代为采珠之地。即“珠母海”。
在今陕西眉县东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径马冢北,诸葛亮与步骘书曰:马冢在武功东十余里,有高势,攻之不便,是以留耳。”
清代称四川打箭炉(今四川康定县)以西至雅砻江、金沙江一带地方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首《圣祖仁皇帝御制泸定桥碑记》云:“自明末蜀寇乱,番人窃踞西炉。”即此。
①东汉末置,属会稽南部都尉。治所即今福建浦城县。三国吴永安三年(260)改名吴兴县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齐传》:东汉建安八年(203),洪明等五人“各率万户,进屯汉兴”,吴将贺齐自建安进讨,破之。即此。
在今山西岚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岚县:“天邨寨在县北三十五里。有城周二里,洪武九年调镇西卫官兵戍守。”清初废。
北宋置,属翁源县。在今广东翁源县东北。明嘉靖《翁源县志》:“古大富铅场,去今县东一百二十五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