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鹤山

白鹤山

①在今浙江临海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98临海县:白鹤山“在县东二十里。上有深湖,中有磐石,前有石鼓,俗传石鼓鸣则兵乱”。

②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北二十六里。《寰宇记》卷94引《吴兴记》云:“昔乌程人姚紾化为白鹤,游于此山, 因名。”

③在今福建宁德市西。明嘉靖《福宁州志》卷2山川宁德县:白鹤峰“在一都,县西一里。《旧志》云,始因仙鹤来集得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宁州宁德县:白鹤山在“县西一里,俗名西山,秀拔千仞,南连飞鸾诸山,北接莲花诸峰”。

④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南三里,与巴丘山对峙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9岳州:白鹤山“在巴陵县。山之南有两池,池潜巨蟒”。

⑤一名白鹤岭。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:白鹤山,“《旧经》云,山南接九疑,北连衡岳,数峰卓峙,岩壑幽深,郡境名山也”。

⑥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三里。南宋著名学者魏了翁为蒲江县人, 自号白鹤山人,有《鹤山先生大全文集》传世。《宋史·魏了翁传》:“筑室白鹤山下。”即此。

⑦亦名鹤山、四明山、群羊山。在今四川邛崃市西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6邛州:白鹤山“在城西八里,常璩曰:临邛名山曰四明,亦曰群羊,即今白鹤也。汉胡安尝于山中乘白鹤仙去,弟子即其处为白鹤台”。


在四川省邛崃市区西侧。岷江支流南河绕流。历来为佛教丛林,翠屏阁与西岩寺,唐、宋已闻名。有鹤林寺(曾称白鹤寺)、幽居寺、漏米洞、仙人洞、点易洞等。漏米洞昔为小庙,今存庙后山岩内乳白色坐像。峰顶有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(1120年)古塔,六角九层,高17.89米。山间洞壑幽深,林木茂盛。历为避暑游览胜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浦镇

    一名杜浦。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四十里周浦镇。元置下沙盐场及杜浦巡司于此。后盐场徙他处,巡司亦废。明嘉靖中又置三林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上海县: 周浦镇 “明嘉靖三十四年,倭贼自柘林移据周

  • 陈阳镇

    即今安徽广德县西南六十五里杨滩乡。明置陈阳巡司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)裁。

  • 峨和山

   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太平乡境。《元和志》卷32峨和县: “以县有峨和山”,故名。

  • 梅墟

    即今浙江鄞县东北梅墟镇。清光绪 《鄞县志》 卷2 《市镇》: 梅墟 “距城三十里”。集镇名。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北部、甬江南岸。属邱隘镇。人口 6500。 东汉初,寿春梅福挂冠东游曾寓此,率众筑塘堵

  • 石笋场

    即今四川中江县南石筍乡。民国《中江县志》卷2:石筍场在“治西南九十里”。

  • 英布城

    又名兹乡。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饶州鄱阳县: 英布城 “汉初筑,以居布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鄱阳县 “武阳城” 条: 英布城 “在府西北百五十里。汉初吴芮筑,以居布。布,芮婿

  • 十八陇山

    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剑州阴平县:“有十八陇山, 山有陇十八也。”《寰宇记》卷84阴平县:十八陇山“在县西南五十里,高千余丈,冈峦连属十八垅,因以为名。十二垅在绵州昌明县界,六垅在当

  • 大羊同

    西藏古代族部名。《唐会要·大羊同国》:“大羊同,东接吐蕃,西接小羊同,北直于阗。……至贞观末,为吐蕃所灭”,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之拉达克地区。隋唐之际地当中亚南北交通要道。汉籍所称

  • 洞口

   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北周显德四年 (957),帝攻濠州,“大破唐兵于洞口,斩首五千余级”。胡三省注: “今濠州东九十里有浮山,山下有穴,名浮山洞,夏潦不能及而冬不加高,故人疑其山为浮洞口

  • 周公馆

    即曾家岩50号。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。1938年底,中共代表周恩来、董必武、秦邦宪、邓颖超等到重庆后,正式组成中共中央南方局,周恩来任书记。为便于工作,周恩来以个人名义租下这幢楼房,作为南方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