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州塘
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宜春县 “李渠” 条下: 益州塘 “在 (府) 城西北,亦唐元和中李将顺所筑。广三十亩,形象以为塘,于州利益,故名。中有二岛曰卧龙洲。自塘穿渠绕州治,与李渠接,又东流经县南赤板桥,入石塘。今堙”。
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宜春县 “李渠” 条下: 益州塘 “在 (府) 城西北,亦唐元和中李将顺所筑。广三十亩,形象以为塘,于州利益,故名。中有二岛曰卧龙洲。自塘穿渠绕州治,与李渠接,又东流经县南赤板桥,入石塘。今堙”。
金置,属临泉县。即今山西临县西北克虎寨镇。元废。
即大陆泽。在今河南获嘉县、辉县市、修武县交接处。《水经·清水注》 引《魏土地记》曰:“修武城西北二十里有吴泽陂,南北二十许里,东西三十里。”
1932年改林东设治局置,属热河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驻地林东镇。伪满时属兴安西省。1934年改为巴林左旗。旧县名。1932年由林东设治局升县,治贝子庙(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)。1933年撤销,并
金置,属滕县。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六十里。
明初改元赵斤站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东岸沙文斯克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9: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狗站 “沼阴站”。后废。
在今辽宁本溪市。矿区东南至太子河,东北到明山沟,西南迄蚂蚁屯沟,东、南、西三皆山。山谷均有煤层,总面积25平方公里。发现甚早,清乾隆时准民开采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 日俄战后为日人占据。宣统二年(
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尸乡沟一带。《尚书·序》:“汤始居亳,从先王居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 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河南偃师为西亳,帝喾及汤所都,盘庚亦徙都之。”20世纪80年代考古发现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于此。又作
在今天津市静海县西北。《汉书·苏建传》:苏建“以校尉从大将军(卫)青击匈奴,封平陵侯”。即此。
①三国魏改安憙县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三十里。西晋属中山国。北齐移治今定州市,为鲜虞郡治。隋改名鲜虞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名安喜县,为定州治。北宋为中山府治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废入
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四十五里徐舍镇。清时有把总驻防。在江苏省宜兴市中西部、溧宜河两岸。面积71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徐舍,人口8000。原名蒋冲圩,相传明中叶徐姓来此定居,故改徐舍。1949年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