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古山
①亦名盘固山。即今江西会昌县西南盘古嶂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2赣州: 盘古山 “在会昌县西南一百里。山形如世俗所画盘古,故名”。
②即盘石。在今河南泌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泌阳县 “铜山” 条下: “又盘石山,在县南四十里。今讹为盘古山。”
③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宜川县: “盘古山在县东南百二十里。山势纡回,翼带河滨。”
①亦名盘固山。即今江西会昌县西南盘古嶂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2赣州: 盘古山 “在会昌县西南一百里。山形如世俗所画盘古,故名”。
②即盘石。在今河南泌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泌阳县 “铜山” 条下: “又盘石山,在县南四十里。今讹为盘古山。”
③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宜川县: “盘古山在县东南百二十里。山势纡回,翼带河滨。”
在今湖南安仁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安仁县:月岭寨“岭上宽平。正德中, 以寇警立寨于此, 以为保障”。
在今云南石屏县东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临安府》: 菜玉山 “产石碧润如玉,谓之菜玉。下有石碧涧”。
①即荆山洞。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太极洞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7广德州:大洞“在州城东北七十里。广数丈,深不可测。游者秉烛而入,有石燕群飞,乳泉滴沥,神人佛像,棋盘钟磬之属,皆白石天成。其东洞水深不可入”
①即今山东海阳县昌水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胶东国观阳县注:“应劭曰:‘在观水之阳。’”《续山东考古录》卷30谓“今所谓昌水, 当是古观水”。②今湘水上流支流灌江,在今广西灌阳、全州两县境内。《水经·湘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定阳县置,为汾州治。治所即今山西吉县。大业初为文城郡治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汾州,五年(622)为南汾州治。贞观八年(634)为慈州治。五代唐改为吉乡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
①春秋晋置,治所在今山西祁县东南七里祁城。西汉属太原郡。北魏太和中移治今祁县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废。隋开皇十年(590)复置祁县,属并州。大业初属太原郡。唐属太原府。元属冀宁路。明属太原府。民国初
西魏改新兴郡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清居县(今四川南充市南青居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充市南部及武胜县西北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在今湖北黄石市西北。《九域志》 卷6: 大冶县有磁湖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3兴国军: 磁湖 “在大冶县。东坡谓其湖边之石皆类磁石而多产菖蒲。故后人名曰磁湖”。
南朝梁置,属始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丹江口市北。西魏属武当郡。隋属淅阳郡。唐武德初属均州, 八年(625)废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。属始平郡。隋属淅阳郡。唐武德八年(625年)废。
南朝梁置,为临沭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境。北齐废。在山东省东南部,东南与江苏省接壤。属临沂市。面积1038平方千米。人口62.6万。辖11镇、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临沭镇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置临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