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山关
明置,在今贵州岑巩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州府: “盘山关在府城北。《志》 云,关倚城临水,一径盘回。”
明置,在今贵州岑巩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州府: “盘山关在府城北。《志》 云,关倚城临水,一径盘回。”
蒙古中统五年 (1264) 升淄州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淄川县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、博兴县西部及高青、邹平以东,黄河以南,鲁山以北地。至元二年 (1265) 改为淄莱路。
即月支都督府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·吐火罗传》:“显庆中,以其阿缓城为月氏都督府。”在今阿富汗喀布尔北昆都士。
在今河南潢川县东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光州 “车谷山” 条下: 彭山 “上有古塔,俗名砖塔冈”。即“彭山(1)”。
在今四川巴中市南鼎山镇。《清史稿·周达武传》: 同治元年 (1862),镇压白莲教义军“追奔至巴州鼎山铺,擒 (郭) 刀刀,余党皆降”。即此。
即今安徽淮南市大通街道办事处。淮南铁路在此有大八支线向西通八公山。
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崇明州置,属扬州府。治所在东沙 (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)。八年(1375) 改属苏州府。永乐十九年 (1421) 迁县治于故城北十里秦家符。弘治十年 (1497) 改属太仓州
北宋置,属邕州。在今广西靖西县东南。《宋史·外国传·交阯》: “元祐中,又数上表求忽恶、勿阳峒地,诏不许。”
亦作武侯津。在今四川广汉市西南。一说在今新都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长兴三年(932),孟知祥败东川董璋于鸡踪桥,“引兵追璋至五侯津”。胡三省注:“五侯津在汉州西南。”在今四川省广汉市西南。《资治
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。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:下江兵领袖王常、成丹等兵败,“收散卒入蒌谿,劫掠钟、龙间,众复振”。注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云:“随州随县东北有三钟山也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44随县:三钟山“在
即今江西宜春市东二十里下浦乡。明嘉靖《袁州府志》卷2宜春县:“下浦,县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