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山县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永宁县置,属开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开县南二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盛山县 “以山为名”。义宁二年 (618) 为万州治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为开州治,移治今开县。广德元年(763) 改为开江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永宁县置,治今重庆市开县南,属巴东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移治今开县。广德元年(763年)改开江县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永宁县置,属开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开县南二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盛山县 “以山为名”。义宁二年 (618) 为万州治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为开州治,移治今开县。广德元年(763) 改为开江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永宁县置,治今重庆市开县南,属巴东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移治今开县。广德元年(763年)改开江县。
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)改轪侯国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。三国魏属弋阳郡。西晋永嘉乱后,侨置于今湖北浠水县西南长江边,属西阳国。东晋属西阳郡。南朝宋孝建元年(454)改为孝宁县。古县名。(
即今四川汉源县西北之流沙河上源飞越水,以源出飞越山为名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飞越县:“仪凤四年,分汉源于飞越水置县,属雅州。”
在今四川美姑县境,为金沙江支流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 宣统元年 (1909) 用兵凉山,“西南由美姑河至雷波,辟雷宁通道四百余里,驻兵守护,以通商旅”。金沙江支流。在四川省南部。源于美姑县西北阿米
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。旧属雒容县,明置巡司于此。
一名安乐镇。即今河南郏县北安良镇。明正德《汝州志》卷1:郏县有安良店。
即今四川资中县西一百二十里罗泉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85陵井监: “罗泉井旧废,至国朝乾德三年重开,月收盐三十五斤。” 明置盐课司,清置州判,民国初置县佐。民国 《资中县续修资州志》 卷2: 罗泉镇 “两
即今内蒙古辽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。《隋书·契丹传》:“部落渐众,遂北徙逐水草,当辽西正北二百里,依托纥臣水而居。”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作吐护真河。
在今广东潮阳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府潮阳县: 临昆山 “在县西三十五里。相传旧县置于其下”。
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阿剌古山“在碾伯县东北六十里, 与冰沟山相连。山顶宽平可耕,中有鲁班峡”。
即今山东鄄城县东红船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濮州(今鄄城县北旧城镇)东南有红船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