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君郡
东魏天平中置,属显州。治所在东多城(今山西孝义市北)。后废。
北魏置,治东多城(今山西孝义市北)。辖境在今山西省孝义市一带。后省。
东魏天平中置,属显州。治所在东多城(今山西孝义市北)。后废。
北魏置,治东多城(今山西孝义市北)。辖境在今山西省孝义市一带。后省。
一名水泉关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大谷口。张衡《东京赋》云:“大谷通其前。”即此。东汉灵帝中平元年(184)置八关以备黄巾,大谷关即其中之一。又称水泉关。东汉中平元年(184年)何进所置八关之一。今河南省
即今湖北红安县。旧属麻城县,明嘉靖四十二年 (1563) 置黄安县于此。
在今陕西延安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延安府:牡丹山“在府城南四十里。多产牡丹,名曰花原头”。
①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彭原县(今甘肃西峰市北彭原乡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市地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②唐贞观七年 (633) 改羁縻洪州置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。后废
在今湖南澧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澧州“三江口关” 条下: “又州北七十里有粮仓哨,其地本名泗水口,东接安乡湖口,北连荆口。每值水溢,荻芦蔽岸,支港四通,为盗贼渊薮。隆庆三年,设哨于此。”
亦作河北三镇。唐天宝末安史之乱后,黄河以北魏博、成德、卢龙三个藩镇之合称。广德元年 (763) 平定史朝义,将三镇授安史降将。三镇辖境基本状况是: 魏博镇辖魏、博、贝、丘、澶、相六州,治所在魏州 (今
在今江苏扬州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钞关 “在江都县南门外。为水陆要冲。有关差驻扎”。
在今湖南临武县东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村名。在海南省琼海市东北部。属长坡镇。人口610。原名锡侯村,相传清代一李姓进士被朝廷封为锡侯,由此得名;后因该村属沙土地带,村后有一土堆,“锡侯”谐音为“赤土”,故名
元置,属威楚路。治所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五十七里老街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远干州。
即今云南洱源县西南罗坪山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注引《广志》:“有吊鸟山,(叶榆)县西北八十里,有阜山,众鸟千百群共会,鸣呼啁哳,每岁七月、八月晦望至,集六日则止,岁凡六至。雉雀来吊,特悲。其方人夜燃火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