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城渠
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高台所:红城渠在“所西北三十五里”。
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高台所:红城渠在“所西北三十五里”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 临沂山 “在城东北四十里,周回三十里,高四十丈,东北接落星山,西临大江,西南有临沂县城”。
即左里城。在今江西南昌县西北左里镇。因在彭蠡湖(今鄱阳湖)之左而得名。
一作吐护真河。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支流老哈河。隋时称托纥臣水。《新唐书·北狄传》:唐时奚族“多依土护真水”,即此。古水名。又作吐护真河(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)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老哈河。隋时称托(託)
在今广东高明市 (高明镇) 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高明县: 范州水在 “县 (治今明城镇) 东三十里。源出灵云山,接府东南百十里之北港水,汇牛围水入仓步水。元至正初,北港水自罗郁港引大江入
唐天宝十 一年 (752) 置,属临翼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六十里太平乡南岷江西岸。《元和志》 卷32峨和县: “以县有峨和山也。县在石臼戍北大江之西。” 后废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十一载(752年)
指今四川成都市。《新唐书·陈子昂传》:子昂上书武后,“蜀为西南一都会,国之宝府,又人富粟多,浮江而下,可济中国”。《旧五代史·王衍传》: 后唐同光三年 (925),魏王继笈统军灭前蜀,“王师入成都。自
亦作落门聚。在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汉阳郡冀县: “有雒门聚。” 刘昭补注: “来歙破隗嚣处。”
金降辽荣州置,属咸平府。治所在今辽宁康平县东北齐家坨子附近。金王寂 《辽东行部志》:明昌元年 (1190) 三月 “己未,晚达荣安县,昔在辽为荣州”。元废。古县名。金降荣州置,治今辽宁省康平县东北齐家
1941年由松潘县黄胜关以外地方析置,驻古潘州(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北求吉镇)。1949年撤销,并入松潘县。1941年由松潘县析置,治古潘州(今四川若尔盖县求吉寺)。1949年撤销,并入松潘县。
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山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: 越秀山 “上有越王台故址。尉佗因山筑台,因名”。《全唐诗》 卷314有崔子向《题越王台》 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