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芙蓉园

芙蓉园

又称芙蓉苑、南苑。在隋唐长安城东南隅,曲江池之东。即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十里曲江池东部。本名曲江园,隋文帝恶其名, 以其池中盛植芙蓉,改称芙蓉园。唐时仍为皇家御园,因在都城南部,故亦称南苑。《寰宇记》卷25万年县:“芙蓉园,隋文帝之离宫也,在敦化坊南,周回七十里,即庙院。东坡下中有凉堂,堂东临水亭,即曲江也。”宋程大昌《雍录》卷6:“刘鍊小说曰,园本古曲江,文帝恶其名曲,改名芙蓉。”唐时复名曲江。开元二十年(732)自大明宫筑夹城通芙蓉园和曲江。杜甫《乐游园歌》:“青春波浪芙蓉园,白日雷霆夹城仗。”即此。


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。隋文帝离宫。唐开元二十年(732年)自大明宫筑夹城通芙蓉园和曲江。参见“曲江池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肥陵山

    即 “八公山”。在今安徽寿县西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29寿春县: “八公山一名肥陵山。”

  • 七曜山

    一名七药山。在今湖北利川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七曜山“在卫西北三百里。上有梅子关”。又称七岳山。在重庆市东部和湖北省西南部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东北起自奉节县,西南至丰都县,止于大塘坝、桐梓山

  • 杨义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初置,属平越卫。治所即今贵州福泉县西北二十里杨义司。后属平越府。清以后废。明初置,治今贵州省福泉市西。属平越卫。后废。

  • 大散岭

    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五十二里,上有大散关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光启二年(886),上自宝鸡幸兴元,“以传国宝授(王)建负之以从,登大散岭”。即此。

  • 两江口

    ①指今吉林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之上下两江口。一在安图县西南,为大沽江注入二道江处,称为上两江口,即今两江镇;一在今吉林靖宇县东北,头道江与二道道江合流处,为下两江口,今两江口村。民国《桦甸县志》卷2:“二

  • 那孤儿

    又作花面国。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,与苏木都刺国接界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:“那孤儿,在苏门答剌之西,壤相接。地狭,止千余家。男子皆以墨剌面为花兽之状,故又名花面国。……永乐中,郑和使其国。其酋长

  • 汝阳道

    1914年由豫南道改置,属河南省。治信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辖境约当今河南伏牛山、沙河、洪河、维河以南地区。1927年废。1914年6月由豫南道改名,治信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属河南省。辖信阳、南阳、

  • 仰文楼

    在今福建漳州市中山公园内。原为唐宋以来漳州府衙后楼,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知府魏荔彤为纪念朱熹知漳州时的昌盛文风改为仰文楼。1932年4月,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,曾为闽南工农革命

  • 蓝村

    或作栾村。即今山东即墨市西蓝村镇。清道光 《增修胶志》 总图: 即墨县西有蓝村。

  • 瑠求

    即流求。指今台湾省本岛。《元史·瑠求传》: “瑠求,在南海之东。漳、泉、兴、福四州界内彭湖诸岛,与瑠求相对,亦素不通。” 至元二十八年 (1291) 冬十月,“命杨祥充宣抚使,给金符,吴志斗礼部员外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