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州卫
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曲靖市南四十五里越州镇。清康熙七年 (1668) 废。
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改越州置,治今云南省曲靖市南越州镇,属云南都司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废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曲靖市南四十五里越州镇。清康熙七年 (1668) 废。
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改越州置,治今云南省曲靖市南越州镇,属云南都司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废。
即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枷板河东、松花江南岸新甸镇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6: 宾州厅东北 “一百五里新甸屯。即顺兴福屯,有松花江渡口,通黑龙江呼兰厅路”。(1)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西南部。面积12
谓黄河与洛水交汇处及附近之地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 “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。” 《正义》:“ 《世本》 云: ‘夏禹都阳城,避商均也。又都平阳,或在安邑,或在晋阳。’ 《帝王世纪》 云: ‘殷汤都亳,
①东汉建安初分侯官县置,为会稽郡南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市南,松溪南岸。《寰宇记》 卷101建州建安县: “以年号为名。” 三国吴为建安郡治。南朝宋元嘉元年 (424) 移治松溪北岸黄华山西 (即
又作倒刺山。在今河北蔚县东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到刺山 “山甚层峻, 未有升其颠者。 《魏土地记》 曰: 代城东五十里有到刺山,山上有佳大黄也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14蔚州兴唐县: “倒刺山
唐天宝元年(742)改杂罗县为龙岩县,属临汀郡。治所即今福建龙岩市。明《八闽通志》卷2《地理·郡名》:龙岩县“以县有龙岩山名”。同书卷8《地理·山川》:龙岩山“在屏峰山下,有小石山突起,中有石穴容百许
即今西藏普兰县东北之楚郭贡巴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 “西番 (藏) 语,垂果谓浴,沙尔谓东,果,门也,地有玛帕木池,浴之可避虎灾,故名。”
即今湖南衡南县(衡阳市)东南江口镇。当马水入耒水之口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“泉溪市”条下:“小江市,在(清泉)县东八十里。”
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南黄庵乡。民国 《全椒县志》 卷1: 黄家菴街 “距城六十里,长百余步”。
在今江西南城县东旴江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5建昌军:盱江亭“在郡城天酒门外盱水之上,南唐韩熙晟记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一》:盱江亭“南唐制置使陈晖建,韩熙载撰记”。
又名沽河、沽水。源出今山东招远市东北。南流经莱西市西南,小沽河自北注之,合流南经平度市南,至胶州市东北与胶莱河合流入海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晏子曰,“聊、摄以东,姑、尤以西,其为人也多矣”。姑即大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