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木宗
即角木宗。今西藏林芝县西北觉木。
又作觉木宗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城西北足木。1960年与则拉、德木二宗合并,改置林芝县。
即角木宗。今西藏林芝县西北觉木。
又作觉木宗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城西北足木。1960年与则拉、德木二宗合并,改置林芝县。
在今甘肃崇信县西铜城乡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51渭州潘原县: “铜城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。”
亦作府河。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内江柏条河分流,南流纳油子河,东南流经成都市北,东南流与南河 (走马河) 合流,至双流县华阳镇纳江安河,流至彭山县江口镇与岷江正流合。唐末以前由成都西北向西南流与南河会合。
在今贵州遵义县北。《明史·吴广传》:万历间征播州杨氏,“诸将连破数囤,进营母猪塘”,即此。
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一》:尧峰山“俗云尧所基,即此。《县志》,横山西南为尧峰,于诸山中最高”。
东晋康帝司马岳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西南麓。《元和志》 卷25上元县: 康帝岳崇平陵 “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”。
在今甘肃天水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秦州:“三阳川在州北三十里,东流入渭,宋三阳砦以此名。”
亦作鹤萨罗城。唐西域谢国别都。在今阿富汗喀布尔南部赫尔曼德河流域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下》:谢“其王居鹤悉那城。……亦治阿娑你城”。
在北京市西山支脉翠微山东麓。是八大处中第二处。创建于唐大历年间。初名龙泉寺。辽咸雍七年(1071)增建招仙塔。金大定二年(1162)重修,改名觉山寺。明成化十四年(1478)再修,改名灵光寺。1900
在今湖南澧县东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澧州: “建炎四年,寓治陶家市山砦,随复旧。”疑即澧县东南之竹城。
唐置,在今新疆精河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北庭大都护府:“渡黑水,七十里有黑水守捉,又七十里有东林守捉,又七十里有西林守捉。”唐置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东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