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通济堰

通济堰

①南朝梁修。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南四十八里堰头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 松阳县: 通济堰,“《志》 云: 萧梁时詹、南二司马始创此堰,宋元祐以后不时修筑,乾道中州守范成大复加茸治,以溉松、遂二县之跷��”。

②亦名远济堰。唐开元中,益州长史章仇兼琼开。在今四川新津、彭山、眉山三县境内。自新津东南二里宝子山引岷江水,南流至眉山县,溉岷江以西农田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彭山县: “有通济大堰一,小堰十,自新津邛江口引渠南下,百二十里至州西南入江,溉田千六百顷。”


又称远济堰。在今四川省新津县西南、彭山县西北。唐开元二十八年(740年)益州长史(一作采访使)章仇兼琼开,自新津县邛江(今南河)口引渠南下,至眉州(治今眉山市)西南入大江,长百二十里,溉眉州、彭山之田千六百顷。五代、元、清相继重修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迤

    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,分为迤东、迤西两部分。迤东包括今滇东及滇南,迤西即滇西。清初置迤东、迤西两道,乾隆时分迤东道为迤东、迤南两道,迤南专辖滇南,合称三迤。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,分迤东、迤西两部分

  • 长秋镇

    北周置,属临汾县。故址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北二十六里泉掌镇。

  • 张官屯

    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南。清光绪间,朱红灯领导的义和团进驻于此。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南。清光绪间,朱红灯领导义和团进驻其地。

  • 斜塘镇

    ①即今江苏吴县东斜塘乡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元和县记: “城东有外跨塘、斜塘等镇。”②即今浙江嘉善县北二十二里西塘镇。明正德《嘉善县志》 卷5: “以地势言则曰斜塘,以地言则曰西塘。” 《方舆纪

  • 青格里河

    亦作青吉斯河。即乌伦古河西源。在今新疆青河县境。源出县北阿尔泰山西南麓,南流经县城西,又南流先后与察罕河、布尔根河会合,又南流折西北流,名乌伦古河。

  • 甲洲

    在今福建诏安县东南。明嘉靖二十五年(1546)筑城。《明史·和兰传》:天启中,和兰“出没浯屿、 白坑、东椗……甲洲间, 要求互市”,即此。村名。在福建省诏安县东南部、东溪入海处。属桥东镇。人口 560

  • 乌沙夹汛

    即今安徽贵池市西长江南岸乌沙镇。清光绪《贵池县志》卷6:乌沙夹镇,“《采访册》:在城西三十里”。

  • 石榴树

    即今江苏东海县北石榴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海州西有“石榴树”。

  • 寝丘

    春秋楚邑。在今安徽临泉县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 楚庄王 “乃召孙叔敖子,封之寝丘四百户,以奉其祀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又作沈丘。春秋楚邑。即今安徽省临泉县。楚庄王封孙叔敖子于此。

  • 黄金埠

    即今江西余干县东南黄金埠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2: 余干县东南 “霞山又十里至黄埠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