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道州

道州

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郾城县 (今河南郾城县南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市及郾城、西平二县及舞阳县北部地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平道县 (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东南)。六年 (623) 改为南道州。

③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营州置,治所在营道县 (今湖南道县西)。十七年 (643) 废入永州。上元二年 (675) 复置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江华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道州。治所在弘道县 (宋改营道县,即今湖南道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、新田、宁远、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。元改为道州路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道州府,九年(1376) 复改道州,省营道县入州。1913年废州为县。


(1)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郾城县(今属河南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漯河市和郾城、西平及舞阳县北部地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(2)唐贞观八年以南营州改置,治营道县(今湖南道县西)。十七年废入永州。上元二年(675年)复置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江华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道州,治弘道县(即原营道县)。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新田、宁远、道县、江永、江华等县地。北宋徙治今道县,属荆湖南路。元为道州路,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为道州府,九年复为道州。1913年废为道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峰山

    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南雄府保昌县:天峰山在“府东北八十里。山形陡峻,高插霄汉,有泉出焉。兵乱时,乡民多避难于此”。

  • 梁陈渡

   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琼州府琼山县: “梁陈渡在府西南。元至顺元年,黎僚叛寇乾宁界,都镇抚谭汝楫,沿江自南建至番诞渡,置堠障守之。明年,‘贼’ 寇石山、新村、梁陈渡,汝楫战不胜。三

  • 桂川县

    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羁縻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

  • 一称云。为云梦的简称。地跨今湖北新州、安陆、钟祥、云梦、荆沙、枝江、松滋、监利、洪湖等县市长江南北地区。《左传》: 宣公四年(前605),子文初生,其母 “使弃诸梦中”。昭公三年 (前539),楚子与

  • 师宗州

    元至元十二年(1275)置师宗千户,二十七年(1290)改师宗州,属广西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师宗县东南六里城子山麓。明属广西府,万历二十八年(1600)迁治今师宗县城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)降为县。元

  • 绥戎郡

    西魏改白水郡置,属武州。治所在白水县(今甘肃武都县东北龙坝乡)。北周废。西魏时升白水县置,治今甘肃省武都县北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一带。北周时降为建威县。

  • 个罗国

    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岸吉打及其北部地区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广州通海夷道:“(军突弄山)又五日行至海硖……又西出硖,三日至葛葛僧祇国,在佛逝西北隅之别岛,国人多钞暴,乘舶者畏惮之。其北岸则个罗国。个

  • 中五店

    即今山东宁津县东北二十五里仲伍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谓即宋中安镇。

  • 剧川州

   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、甘洛县境。宋以后废。

  • 绥江

    ①又名滑水、绥建江。即今广东南部北江支流绥江。《元和志》 广州化蒙县: 滑水 “一名绥建江,经县南,去县三十步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57广州四会县: 绥建水 “在县西二百步。源发洊水县下,昔置绥建郡于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