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邛崃山

邛崃山

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邛州“白鹤山”条内:“《志》云:县南八里有邛崃山。汉张骞奉使西域,得高节竹,植于邛山,故名。自沈黎千里至州,环抱为镇”。

②亦名邛莋山、邛筰山、邛来大山、大关山。即今四川荥经与汉源二县分界之大相岭山。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列传》:唐李贤注引《华阳国志》:“邛来山本名邛筰,故邛人、人界也。岩阻峻回, 曲折乃至。山上凝水夏结,冬则剧寒,王阳行部至此而退者也。”


在四川省西部,都江堰市至天全县一线以西、大渡河以东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“邛人自蜀入,度此山甚险难,南人毒之,故名邛崃。”近南北走向。为横断山最东的一列。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分界,岷江干流和大渡河的分水岭。一般海拔 4000 米以上。主峰四姑娘山,海拔 6250 米。 5000 米以上地区终年积雪,有现代冰川分布,并有古冰川遗迹。东坡降水非常丰富,西坡气候干燥。大熊猫、***等珍稀动物主要分布区。广义的邛崃山系大渡河和岷江间一系列山地的总称,大相岭、峨眉山均包括在内。汶川县辟有卧龙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,并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泜水

    ①即今河北隆尧县北泜河。《山海经·北三经》: 敦舆山,“泜水出于其阴,而东流注于彭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赵州一》: 泜河 “自临城县西南发源,东南径顺德府内丘、唐山二县界,又东南径隆平县南,至任县入滏阳河

  • 望曲谷

    在今甘肃岷县西南。《后汉书·马防传》:建初二年 (77),马防击破烧当羌于临洮,“唯布桥等二万余人在临洮西南望曲谷”。即此。

  • 真龙县

    隋大业元年 (605) 置,属农州。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境。三年 (607)属海阴郡。后废。

  • 台州

    ①唐武德五年(622)改海州置,治所在临海县(今浙江临海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临海、台州二市及天台、仙居、宁海、象山、三门、温岭六县地。《元和志》卷26台州:“盖因天台山为名。”天宝元年(742)改临海

  • 威楚府

    宋大理置,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威楚开南等路: “为杂蛮耕牧之地,夷名俄碌,历代无郡邑,后爨酋威楚筑城俄碌赕居之。”威楚原为少数民族首领的名字。郭沫若认为: “楚雄原名威楚。据史料上说

  • 三阳宫

   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8登封县:三阳宫“在县西二十里石淙山。武后圣历三年建。自是数幸焉。长安四年毁”。

  • 江东桥

    宋建,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:江东桥“在府东。即虎渡桥也。江东驿置于此”。

  • 七泉

    在今湖南道县东。唐元结《七泉铭序》曰:“道州东郭有泉七穴……其一曰潓泉,次曰��泉,次曰涍泉、汸泉、德泉。铭之泉上,欲来者饮漱其流而有所感发者矣。留一泉名曰漫泉……一泉出山

  • 正西县

    西魏置,属芦北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南五十五里。隋属武都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)废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甘肃省文县西南。隋属武都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
  • 陡山河

    为小潢河支流。在今河南新县、光山二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光山县 “梅林河” 条下: “县南九十里有陡山河,……东北流入官渡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