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金刚座舍利宝塔

金刚座舍利宝塔

俗名五塔。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塔寺街。建于清雍正间,原为慈灯寺 (俗名五塔寺) 内的一幢建筑,寺宇早已圯废。塔建于乾隆年间。蒙古语音译为 “塔本·骚布日格”。塔座为拱门方形高台,上有五座小塔,当中小塔七层,四角四座小塔各为五层,皆为砖石结构。塔门上方有蒙古、汉、藏三种文字的 “金刚座舍利宝塔” 匾额。金刚座后照壁南面嵌雕有三幅图: 西为六道轮回图,中为须弥山分布图,东为天文图 (是国内现存惟一用蒙古文标注的天文图)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通称五塔。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区原慈灯寺(俗称五塔寺)后。寺毁塔存。塔建于清乾隆年间。砖石结构,通高16.5米,由金刚宝座和五个方形舍利宝塔组成。金刚宝座系正方形台基,南有券门,其下部为须弥座,上分七层。五塔耸立在金刚宝座上,中间一座为七层,余为五层。塔表雕刻佛像、图案,并刻有梵、藏、蒙古三种文字的《金刚经》。造型优美,雕刻精巧。塔后照壁嵌有雕刻的六道轮回图、须弥山分布图和国内惟一的蒙古文天文图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金刚座舍利宝塔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关道

    ①古道路名。亦作零关道、灵山道。西汉武帝时开。自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岸,沿小相岭山脉东麓南行,经孙水河西转入安宁河,南至西昌市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通零关道,桥孙水,以通邛都。”即此。②亦作零关

  • 守节县

    唐武德三年(620)析胙城、酸枣二县置,属黎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封丘县:废守节县“于时东州未平,人思効节,县新创立,故以守节为名”。四年(621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

  • 溷崖

    ①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大佛岩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“时青衣有沫水出蒙山下,伏行地中,会江南安,触山胁溷崖,水脉漂疾,破害舟船,历代患之。(李) 冰发卒凿平溷崖,通正水道。”②又名龟都

  • 壶洞墟

   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壶垌墟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 卷 10化州: 壶洞在 “州北一百四十八里”。

  • 庄山

    即严道铜山。在今四川荥经县北。《汉书·邓通传》:文帝“赐邓通蜀严道铜山”。《盐铁论》作严山。东汉避讳改庄为严。

  • 宁聂哩神山

   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西北与阿穆尔州交界处之亚马林山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7:宁聂哩神山“国语,宁聂哩,春也。(宁古塔)城北三千七百十八里”。兴衮河支流额密勒河发源于此。

  • 古泥镇

    一作古宜镇。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古泥镇“在怀远县(治所在今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丹洲镇)北一百六十里。本朝乾隆四十二年,设古宜甲主簿”。古镇名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古

  • 五将山

    又名武将山。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,与麟游县接界。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东晋太元十年(385),慕容冲逼长安,“城中有书曰《古符传贾录》载‘帝出五将长得’。先是,又谣曰‘坚入五将山长得’。……坚至五将山,姚

  • 浏口戍

    又名浏阳口。在今湖南长沙市北湘水东岸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“湘水又径刘口戍西,北对浏水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开平元年 (907),楚王马殷“命在城都指挥使秦彦晖将水军三万浮江而下,水军指挥使黄璠

  • 钩岩山

    在今湖南黔阳县东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黔阳县: 钩岩山 “削壁悬崖,倒垂如钩。中有泉,世谓之钩崖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