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金堤 (隄)

金堤 (隄)

①指西汉东郡 (治濮阳县,今河南濮阳市西南)、魏郡 (治邺县,今河北临漳县西南)、平原郡 (治平原县,今山东平原县南) 界内黄河两岸石堤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“孝文时,河决酸枣,东溃金堤,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。” 《汉书·沟洫志》: “近黎阳南故大金堤,从河西西北行,至西山南头,乃折东,与东山相属。民居金堤东为庐舍,往十余岁更起堤,从东山南头直南与故大堤会。”

②指东汉汴口 (今河南荥阳市东北) 以东黄河两岸石堤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顺帝阳嘉中,又自汴口以东,缘河积石为堰,通渠,咸曰金堤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3故城县: 金堤,“ 《志》 云: 在县西南。自大名府大名县界,逶迤而东北入县境,即后汉王景所筑”。

③即都江堰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上。西晋左思 《蜀都赋》: “西踰金隄,东越玉津。” 刘逵注:“金隄在岷山都安县西,隄有左右口,当成都西也。”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都安大堰,亦曰湔堰,又谓之金隄。”

④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) 东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陵城地东南倾,故缘以金堤,自灵溪始。桓温令陈遵造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甘都堂堡

   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六十里甘都镇。清宣统《甘肃新通志》卷9:“乾隆三年西宁道佥事杨应琚以地势宽广,咫尺黄河,生番出没,议筑土城,周一百七十六丈,高二丈二尺,东西二门,次年工竣。”

  • 七矶

    一名碛矶。在今安徽芜湖市西北沿江弋矶山北。《陈书·周文育传》:“徐嗣徽引齐寇渡江据芜湖,诏征文育还京。嗣徽等列舰于青墩,至于七矶,以断文育归路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8太平州:七矶“在芜湖县西北十五里”。

  • 西垒壁

    在今山西高平市北。《史记·白起王翦列传》:秦昭王四十七年(前260),“赵军筑垒壁而守之。秦又攻其垒,取二尉,败其阵,夺西垒壁”。《正义》:“赵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六里是也,即廉颇坚壁以待秦,王龁夺赵西

  • 竹水

    又名赤水。亦名大赤水。源出陕西渭南市东南箭谷山下,北流注渭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竹山“竹水出焉,北流注于渭”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竹水“南出竹山,北径媚加谷,历广乡原东,俗谓之大赤水,北流注于渭”。《寰

  • 桐水

    ①一称桐汭水。在今安徽广德县西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五年 (前480) 夏,“楚子西、子期伐吴,及桐汭”。杜注: “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,出白石山,西北入丹阳湖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广德州:桐水在

  • 湖口镇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于湖口戍置,属寻阳县。在今江西湖口县。五代南唐保大间升为湖口县。(1)在湖南省茶陵县南部。面积163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湖口圩,人口4000。洣水于此环绕呈湖状

  • 黍谷山

    又名燕谷、寒谷。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“在怀柔县东四十里,跨密云县界。亦名燕谷山。刘向云: 燕有黍谷,地美而寒,不生黍稷。邹衍吹律以温其气,因名曰黍谷。衍庙基犹存。山

  • 隆山县

    ①西魏末改犍为县置,属灵石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彭山县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彭山县: “隆山郡以界内有鼎鼻山,地形隆故也。” 北周为隆山郡治。隋属隆山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属陵州,贞观元年(627)

  • 娑婆岭隘

    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北五十里娑婆乡。明置娑婆岭巡司。

  • 永昌府

    宋大理置,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辖境约当今云南保山市、永平县以南,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以北,东抵澜沧江,西抵怒江。元至元十一年(1274)降为永昌州。十五年(1278)复为府,属大理路,为大理金齿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