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闻喜县

闻喜县
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武帝 “将幸缑氏,至左邑桐乡,闻南越破,以为闻喜县”。东汉移治左邑 (今闻喜县)。北魏属正平郡。北周武帝移治柏壁城 (今新绛县西南二十里柏壁村)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属绛州,十年 (590) 移治甘泉谷(今闻喜县东北二十五里东镇)。大业初属绛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属绛州,元和十年 (815) 还治今闻喜县东北二十里。五代时又移治今闻喜县。北宋属解州。清属绛州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西南部、中条山北麓。属运城市。面积1167平方千米。人口38.5万。辖7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桐城镇。春秋晋曲沃邑、桐邑。战国曲沃属魏。秦置左邑县,治今址,属河东郡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年)武帝刘彻去河南缑氏巡幸,途经左邑县之桐乡,闻汉军破南粤之喜讯,遂为闻喜县,治今县东北,与左邑县同属河东郡。东汉废左邑县入闻喜县,治今址。三国、两晋因之。北魏属正平郡。隋属绛郡,大业末改桐乡县,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名闻喜县,属绛州。五代汉乾祐元年(948年)改属解州。北宋、金、元、明因之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改属绛州。1914年属河东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运城专署,1954年属晋南专区,1984年属运城地区。2000年属运城市。地处运城盆地北部。涑水河、铁寺河、沙渠河、毫清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棉花、玉米、谷子为主。特产闻喜煮饼。矿产有铜、石英、大理石、石灰石、蛭石、型砂等。工业有采矿、焦化、电力、建材、陶瓷、五金、玻璃制品、食品等。同蒲铁路、礼垣铁路支线和大运、闻新、闻夏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文庙、裴祠石刻、杨深秀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蒲吕场

   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南蒲侣镇。清光绪 《铜梁县志》 卷2: 蒲吕场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”。

  • 伊卢

    在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乡伊芦山附近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项王亡将钟离昧家在伊卢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东海郡朐县:“有伊卢乡。”

  • 顺化县

    ①唐至德元年 (756) 改安化县置,为顺化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。乾元初为庆州治。北宋乾德二年 (964) 复为安化县。②唐置,属羁縻播朗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北。后废。③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

  • 马家河

    相当今河北高阳县东孝义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高阳县:马家河在“县东三里。滹沱河支流也。自晋州饶阳县铁灯竿口导流而北,经蠡县境,又东北至县南延福村,杨村河、上尾河俱流合焉,潴为马家河淀,复东北流入安州界

  • 隔会水

    在今山东高青县北。即漯河之别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谓 “ 《汉志》 ‘漯水至千乘入海’ 即此,后讹为隔会水。隋盖以此名县 (会城县)。今堌”。

  • 小葛龙洛邦到骆豆虎等处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新添葛蛮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龙里县北谷龙(小谷龙)。属新添葛蛮安抚司。后废。

  • 孙波

    西藏古代族部名。为苏毗的异译称。《新唐书·苏毗传》:“苏毗,本西羌族,为吐蕃所并,号孙波,在诸部最大。东与多弥接,西距鹘莽硖。”在藏文史籍《敦煌吐蕃文书》中,孙波为西藏最早十余小邦中之强者,最初在今西

  • 甫和州

   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堽城镇。《春秋》: 哀公八年 (前487),“齐人取讙及阐”。杜注: “阐在东平刚县北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泰山郡刚县下注: “故阐。莽曰柔。应劭曰: 《春秋》 ‘秋取

  • 走马水

    即今陕西省北部无定河支流淮宁河。源出子长县西北高柏山下,东流径子洲县,至绥德县入无定河。《后汉书·段熲传》:建宁元年(168),“夏,熲复追羌出桥门,至走马水上。寻闻虏在奢延泽,乃将轻兵击破之”。古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