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岩镇
即今贵州贵阳市南五十里青岩镇。清有把总驻守。
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、涟江上游。面积97.3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交通路。石灰岩广泛出露,呈黑灰色,故名。是省内古镇之一。明洪武十一年(1378年)设青岩堡。天启四年(1624年)筑城以控八番十二司。明末置青岩长官司。1914年置镇,1944年废,1961年复置。刺梨酒、香醋、玫瑰糖有名,牛马市场繁荣。贵罗公路经此。青岩河环绕古城,城内保持清代民居格局,汉、苗、布依等族共居。抗日战争时期,浙江大学等高校曾迁此。
即今贵州贵阳市南五十里青岩镇。清有把总驻守。
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、涟江上游。面积97.3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交通路。石灰岩广泛出露,呈黑灰色,故名。是省内古镇之一。明洪武十一年(1378年)设青岩堡。天启四年(1624年)筑城以控八番十二司。明末置青岩长官司。1914年置镇,1944年废,1961年复置。刺梨酒、香醋、玫瑰糖有名,牛马市场繁荣。贵罗公路经此。青岩河环绕古城,城内保持清代民居格局,汉、苗、布依等族共居。抗日战争时期,浙江大学等高校曾迁此。
①秦置,属泗水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沛县。西汉属沛郡。东汉属沛国。南朝宋属沛郡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复置,属徐州。大业初属彭城郡。唐属徐州。金属滕州。蒙古太宗七年(1235)为滕州治,宪宗二年(1
又称盆苏克灵。治所即今西藏拉孜县东北彭错林。
又名铁牛亭。在今湖南茶陵县城南,洣水北岸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铁牛亭 “宋刘子迈筑城,见江水势冲突,工难成。铸铁牛以镇之,城遂成。铁牛犹存”。铁犀长八尺,作昂首跪卧状。对研究宋代冶铸技术有较
亦作邯县。 西汉置, 属乐浪郡。 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顺安以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 孟康曰: “音男。” 师古曰: “音乃甘反, 邯音酣。”东汉末废
即今广东台山市南海中上川岛之东乌猪洲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东莞县“三门海”条:“又县西南有乌猪海洋。”明黄衷《海语》称乌猪山。
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辰州府沅陵县:辰龙关“在府境,要地也。吴三桂遣猡猡守之。年余,粮竭遁归。土人云,贼守关时,蔡毓荣知居民久苦贼,导大军从黄竹村入,守关者闻栅后炮起,遂奔散
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马兰溪“水导源马兰城,城北负山势,因阿仍溪,民居所给,惟仗此水,南流出城东南入泽水。泽水……又南流注于清夷水”。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 正义引《括地
西藏古地区名。在今加查、朗县一带。亦作塔布。与工布 (在今林芝、工布江达县一带) 合称为塔工地区。公元1121年尼氏家族塔波拉结在塔拉冈波建寺,与同年琼波氏家族南交在南木林的香地区所建之寺,为藏传佛教
①西汉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。《元和志》 卷22河池县: “一名仇池。按仇池山本名仇维山,上有池,似覆壶,有瀑布,其县因山为名。山在成州界,去县稍远,今县所处,谓之河池川,故取以为
五代晋置,在今山西侯马市西南十三里隘口村。五代晋置,即今山西省侯马市南绛山上隘口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