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青草湖

青草湖

①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北四十里,为武昌湖东半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望江县 “漳湖” 条下: 武昌湖 “又东十里为青草湖,相接者曰白上湖,会上流诸水,其涨弥天,又东北汇于漳湖,导流为埭沟河,达府西皖口入江”。

②亦名巴丘湖。在今湖南洞庭湖东南部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“湘水自汨罗口,西北径磊石山西,而北对青草湖,亦或谓之为青草山也。” 《初学记》 卷7引盛弘之 《荆州记》: “巴陵南有青草湖,周回数百里,日月出没其中。湖南有青草山,因以为名。” 《方舆胜览》 卷29岳州: 青草湖 “一名巴丘湖。北洞庭,南潇湘,纳汨罗之水,自昔与洞庭并称”。


(1)古湖名。(1)在今安徽省望江县西北。东与白土湖相连,南通武昌湖。今湮废。(2)又称巴丘湖。在今湖南省洞庭湖东南部,为湘江所汇。一说因湖南省有青草山得名;一说冬春水涸,此湖先干,青草生焉,故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太清三年(549年),侯景围台城,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援军止于青草湖不进,即此。唐、宋时湖周二百六十五里,北有沙洲与洞庭湖相隔,水涨时则与洞庭湖相连,故杜甫《夜宿青草湖》诗有“洞庭犹在目,青草续为名”句。唐时亦称洞庭湖为青草湖,见《初学记》卷七地部下湖一《叙事》。(2)今湖名。在台湾省新竹县南。为拦截客雅溪而成的人工湖。丘陵环绕,中有小岛,湖形狭长弯曲。青山碧水,既具灌溉之利,亦为泛舟垂钓佳处。环湖附近有孔明庙、灵隐寺、法王寺、清泉寺、极乐殿、纳骨塔寺,尤以灵隐寺建筑占地较广,景物秀丽。游人到此,有置身杭州西湖之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景谷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平兴县置,为沙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 (白水街)。《元和志》 卷22景谷县: “因县北景谷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义城郡。唐武德初属利州,四年 (621) 为沙州治

  • 连山关

    明置,属定辽中卫。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西南连山关镇。明《辽东志》卷2:连山关在“(辽阳)城东南一百八十里,朝鲜入贡之道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:连山关在“司东南百八十里。地有连山,因名。朝鲜入贡

  • 奉天门

    明南京奉天殿门。位于午门内,为奉天殿宫院的南门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内明故宫遗址。

  • 麻浩崖墓

   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寺与乌龙寺之间麻浩湾。开凿于东汉时期,共有二百余座墓穴,墓室类型多样,大小不一,其中1号墓规模最大。墓内浮雕题材丰富多样,有停车话别、孙叔敖故事、老莱子娱亲、荆柯刺秦王、牧马、

  • 军城镇

    金置,属唐县。即今河北唐县西北六十里军城镇。明于此置马驿。在河北省唐县西部。面积97.3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稻园,人口 2000。因驻地为古军城旧址而得名。1953年设军城乡,1958

  • 茌眉戍

    北魏置,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。《南齐书·崔祖思传》: 南齐建元二年 (480),“虏 (指魏人) 攻钟离,崔文仲击破之。又遣军主崔孝伯等过淮攻拔虏茌眉戍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。南朝齐建元二年(4

  • 史河

    ①即古決水。源出今安徽金寨县西南,北流至河南固始县东北,入淮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固始县:史河在“县东二十里。其源即商城县之牛山河,东北流,经县南五十里均济等闸,又东至江南霍丘县入于淮”。②古称決水。

  • 牛厄曲营

    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春县:牛厄曲营在“县北百二十里。嘉靖二十四年置, 防新兴黄三坑、恩平君子山等贼”。

  • 陆家庄

    在今河北深州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深州:陆家庄“金末为戍守处。河间公移刺众家奴所分地”。

  • 四海冶堡

    明置,属永宁卫。即今北京市延庆县东七十六里四海镇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三》:四海冶堡“旧尝冶铸于此, 以有四水合流,名四合冶。元时往来上都,恒取道于此,后讹为四海冶。明天顺八年筑堡”。清于此设守备驻防,